兩家海爾上市公司的合并,令海爾大白電旗艦終于形成,但更重要的是,這讓海爾并購GE家電有了資本的可能。
2009年11月30日晚,青島海爾再發公告,讓“青島海爾成為海爾集團的白電旗艦”這一戰略變成現實。
很多年前,海爾電器(HKG:1169)曾在香港公告,海爾集團有意將海爾電器這家香港上市公司打造為它旗下的白電旗艦。去年6月,青島海爾(600690,SH)發出公告,以相應對價收購了德意志銀行所持有海爾電器20.1%的股份,算是調整了先前的計劃:在上交易所掛牌的青島海爾已將取代香港上市公司海爾電器,成為海爾集團的白電旗艦。昨天,青島海爾的公告終于讓這一戰略得以實現。
公告稱:公司正在與公司實際控制人海爾集團就公司受讓海爾集團持有的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31.93%的股份事宜進行商談,并初步達成一致性意見……公司目前持有海爾電器19.38%的股份,如完成本次交易,公司將持有海爾電器51.31%的股份。
海爾電器和青島海爾,是由海爾集團控股的分別在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兩家公司。由于歷史原因,兩者同時經營白色家電產品,青島海爾主要經營電冰箱、空調器和廚房電器產品,而海爾電器則主要生產洗衣機和熱水器等產品,很顯然,這種分兵作戰,分散管理的經營結構,十分不利于將海爾集團打造成為“全球白電領袖企業”戰略的實現。
完成此次收購之后,海爾電器將成為青島海爾的絕對控股子公司。從財務上來看,兩家公司報表即可實現合并。
可以預期的結果是:首先,公司現有市值變大,海爾電器市值約為84億元,青島海爾市值314億元,通過合并,青島海爾的市值被放大至接近400億元,與美的電器458億元、格力電器513億元市值已相差不遠;其次,若以現金購買股權,合并利潤收入之后,青島海爾的每股收益必將提升,也就會帶來市場對其估值的提高(2008年青島海爾凈利潤9.7億元,海爾電器1.5億港元)。
從業務上來看,可以想象的空間更是無限寬廣。
第一種猜想,青島海爾極有可能完成對海爾電器旗下業務的完全整合,果真如此的話,青島海爾下一步則有可能再裝入海爾集團其他優質白電資產(比如中央空調業務),海爾電器這個殼資源則極有可能用作他用(比如用于投資或零部件業務等)。可以對比想象的是,美的形成了以美的電器(000527,SZ)為主的空調、冰箱、壓縮機業務平臺和以小天鵝(000418,SZ)為主的洗衣機業務平臺,再加上旗下的另兩家上市公司威靈控股(HKG:0382)和上風高科(000967,SZ),以及即將上會的安得物流,何享健手中掌握了5個上市公司都有不同用處,海爾集團完全有能力作美的同樣的事情。
第二種猜想,青島海爾與海爾電器的銷售體系實現共享。去年5月青島海爾與“日日順”(海爾集團控股的3、4級市場渠道商)成立合資公司并且加以控股,從而正式涉足農村市場流通渠道;而海爾電器當時也稱,3年內借道“日日順”,使農村市場在其銷售收入中的占比達到四成。兩者合并之后,這種想象就已經成為現實。
第三種猜想,做大青島海爾上市公司規模之后,將十分有利于日后的業務拓展以及大額融資。較保守的猜測是,青島海爾可能會在空調業務上進行收購計劃,因為海爾空調這兩年表現一直不佳,資源亟待擴充。
更大的猜測,也是最主要的推測是,青島海爾可能將因此完成對GE家電的收購(或者更大規模的收購)。去年傳出海爾收購GE家電的消息,但GE給出的價碼約為40億~80億美元,即至少要300億元人民幣,而2007年青島海爾的總營收只有290多億元,凈利潤6個多億。青島海爾的融資能力還有點欠缺。 不過,控股海爾電器之后,這個融資平臺就大了,青島海爾也就可以通過發行更多股票的方式,完成規模收購。再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GE家電的資產隨之縮水。兩者并行下,讓海爾收購GE家電的可能性變大很多。這或許才是大小海爾合并的最大意義。借此之道,海爾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白電企業。
值得玩味的是,美的很快走過的資本之路,為何海爾到今天才走完?而熟通資本操作的美的,并未想過并購GE家電,但是海爾對GE家電卻是如此的勢在必得,這又是為什么?
海爾如何走,以及還要走多久,才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白電企業?
推薦閱讀
在家電下鄉前10個月創下500億元戰績的同時,上周,一份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調查報告卻給這組漂亮數字蒙上了一團愁云:在已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中,接受過維修的比例高達12.6%!這意味著,平均購買8件家電下鄉產品就有1件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兩家海爾上市公司合并 意在收購GE家電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