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國內液晶市場的持續火爆,本土企業也不斷爆出喜訊,原來可望而不可即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陸續籌建、開工,似乎國產電視一舉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有趣的是,各大品牌不約而同的力推LED電視,據權威機構預測,2010年LED背光面板出貨量占整體市場的比率將提高到44%。LED電視因其技術優勢越來越成為強有力的市場替代者。而那些巨資引進的生產線越來越看是個“套”。
當前國內LED液晶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芯片、材料等關鍵部品仍然受制于人,在以LED電視為競爭主體的“后液晶時代”,中國彩電企業恐再次陷入外資企業的“產業圈套”。統計數據顯示,在應用LED相關專利的國家中,日本占全球相關專利的27.9%,而中國僅占9.34%。中國企業的專利基本上集中在LED封裝以及LED應用等中下游產業鏈,芯片制造專利大部分被國外企業所掌握。也就是說,在LED電視大行其道的時候,外資品牌將成為最大受益者,而受制于核心技術等關鍵要素,中國彩電企業將難以在新一輪的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
從這里來看,LED液晶電視更像是外資企業拉開與中國企業技術差距、保持產業控制優勢的一枚重要棋子。因為,當前中國彩電業的技術能力正在快速提升,特別是多條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籌建、投產,都將極大提升國內彩電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經濟性決定產業規模的時期,中國彩電企業的產業優勢正在逐步追趕日韓企業。在這種情況下,LED液晶電視登上市場的舞臺,這將極大消解我國彩電產業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產業優勢。
事實上,顯示技術的更新只是彩電產業的發展主線之一,另一條主線是彩電產品與互聯網內容的融合。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說,未來彩電產業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實現軟硬一體,通過軟件、內容等“軟實力”實現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就像索尼一樣,通過控制內容影響并掌握內容的格式標準,同時利用內容格式標準來確定硬件的技術標準,從而開創新電子時代下的競爭模式。
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講,這個學費也許是必須是交的,先做好學生才能夠做好師傅。但如果技術能力、經營方式不做徹底改變,不但依然是新型顯示技術的旁觀者,更無暇顧及今后內容運營帶來的挑戰,這應該是我們彩電企業在新的一年必須考慮的戰略問題。
推薦閱讀
2009年,格力集團狀告廣州市財政局的“民告官”案非常引人注目。 2008年,格力集團參加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舉行的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的空調采購招標,作為報價最低(1707萬元)的一方,初審得分最高的一方,格力已經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LED能否成為“傳統液晶”終結者?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