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關鄒曉春取代陳曉,接掌國美董事局主席帥印的報道,將陳黃之爭引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圍繞鄒與陳誰更適合擔綱“新國美”中興重任的爭論,也開始成為坊間的熱門話題。
倒黃派一方的口徑與國美董事局823公告基本一致。指稱,法律界出身的鄒曉春并無擔任家用電器零售公司(如國美)執行董事的經驗,接替提議將嚴重削弱該公司領導層的能力。
保黃派一方則強調治理規范的企業,并不需要強勢的職業經理人,而是要強化公司領導層集體決策,經營層團隊協作,作業層標準化執行的能力。正如創維黃宏生事件后,相對中立人士賽格集團前董事長王殿甫執掌公司帥印,帶領公司走出危機陰影并順利實現權力交接一樣。陳曉先生在黃光裕先生出事后,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呼聲下,受命于危難之秋,力挽大廈于將傾,其“蓋世之功”不可抹殺。但是,當其“過渡內閣”使命完成,“揭竿而起”發動國美“去黃光�;笨刂茩酄帄Z戰之后,陳曉先生與王殿甫先生,便出現了“同途殊歸”的路徑分歧。從這一點而言,鄒曉春的出現,便帶有“平內亂于中庸,罷紛爭于寬容”的“王殿甫”色彩。
不過,在我看來,創業家族提出鄒(曉春)代陳(曉)的方案,未必是上上策,但也不失為權宜之計,而非下下策的“臭棋”。相對而言,較之于黃,鄒長于法而短于霸氣;較之于陳,鄒則長于資本整合而短于專業經驗;不過也許正是其中性的特點,才有可能將新國美從黃光裕、陳曉相繼主政的“人治”時代帶到弱化個人色彩,強化團隊協同的“團隊作戰,守法經營”的“法治”時代。難道這不正是黃光裕出事,蒙上“違法”陰影的國美,撥亂反正,化解品牌危機最需要的嗎?
當然,鄒代陳方案如果獲得928臨時股東大會通過,“后陳曉時代”,鄒先生所率領的新國美團隊,是把去陳化,清洗站隊高管作為第一等緊要大事?還是奉行既往不咎,觀其后效的“綏靖政策”?以及“鄒曉春時代”能否實現國美中興的重任?在我看來,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1、鄒曉春先生是否能如其所言:“我不是一個強勢的人,今后到了國美,我一定會走平和路線�!眻F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包容包括公開站隊的6高管甚至陳曉先生;2、陳曉先生是否接受“魚死網不破”的結局,其“政治生命”如何延續?3、鄒先生能否最終取得國美的經營層、執行層的信任,會不會先來一個緩兵之計,然后再來一個秋后算賬?如何消除站隊高管們的擔憂?如何協調國美系、永樂系(含永樂并購整合的河南通利、廈門思文等)、大中系、地方系(系指國美并購整合的黑天鵝、金太陽、三聯商社、大連訊點、陜西蜂星等)各方的矛盾,消除或減弱派系之爭的內耗;4、作為大股東利益代表的鄒先生,在大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能否平衡包括貝恩資本在內的機構股東,尤其是散戶股東的關系,形成公司利益最大化=股東利益最大化=大股東利益最大化的漸進次序,獲得股東的認可?
當然,目前仍無法排除鄒代陳方案或將遭到928臨時股東大會否決的可能性。那么,在我看來無非以下幾種可能:1、股東們按照823公告提議,對大股東Shinning Crown提出的:第4(即時撤銷 5月11日股東周年大會通過的配發、發行及買賣公司股份的一般授權)、第5(即時撤銷陳曉先生執行董事兼董事局主席職務)、第6(即時撤銷孫一丁執行董事職務)、第7(即時委任鄒曉春執行董事職務)以及第8(即時委任黃燕虹執行董事職務)決議案均投反對票;對國美現董事局第1(重選竺稼為執行董事)、第2(重選Ian Andrew Reynolds為非執行董事)以及第3(重選王勵紅為非執行董事)均投贊成票,那么也就意味著陳曉先生一方完勝;2、除第5項決議案外,大股東所提出的提案均獲通過,形成“陳與鄒共國美”的新架構,在投資者的壓力下迫使兩者圍繞“中興國美”的共同目標,“冰釋前嫌,握手言和”,形成一個雙贏的結果;3、第4、第7、第8項均遭否決,第5、第6項則獲得通過,那么何炬式人物的出現便成為必要,但從雙方的安排來看,顯然均將面臨“措手不及”的被動局面;4、也可能出現“單項否決,別項通過”的情況,例如:第5項遭否決但第6項被通過,第7項遭否決但第8項被通過,諸如此類,那么也就意味著或將出現雙方表面戰成平手,但紛爭仍將持續,把國美拖入無休止控制權爭奪戰,不可預知方向、時間、破壞力的“黑洞”。不過對于比爭戰雙方中任何一方都理性、克制的投資者而言,顯然是不可能接受的“多輸”結果。
正如陳黃之爭不是兩個人的戰爭一樣,鄒代陳也絕不是兩個人的角色換位。因此,有關兩人“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口水戰便失去了意義。此外,我個人認為把其中爭戰一方定位為“國美”以及將控制權爭奪戰描述為“創業家族與職業經理人(或者經營團隊)之戰”的立論有失公允。對于雙方而言,國美的控制權是客體,主體則是黃光裕先生所代表的創業家族大股東與陳曉先生所代表的貝恩資本小股東,但是,令人失望的則是為數不少的記者、專家有意或者無意的混淆主客體的概念,“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從而引發出一系列“無中生有”的亂象。當然我更反對所謂“陳曉綁架了國美董事會,綁架了國美經營團隊”以及涉嫌人身攻擊的偏激言論,因為謾罵、攻擊、污蔑只能讓我們迷失在非理性的“太虛幻境”,對于事件的發展則毫無稗益,反而更容易使之復雜化。這也是我堅持:這是一場只有利益,沒有正義的戰爭;將任何一方正義化或非正義化的言論及立場,均是有失公允且有失職業水準的低層次行為。
“商者無域,相融共生”。我個人認為,對于爭戰雙方均應冷靜下來,思考以及實踐黃先生當年所提出這句商道名言(盡管有人認為黃先生并沒有很好的實踐這句話,但是在我看來,不以人廢言,不以行廢言,還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原則和立場。)�!凹液腿f事興”,928股東大會的結果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雙方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仍舊堅持“冰與火不相容”的敵對立場,那么,必將使國美陷入“斗者無域,紛爭不息”的危險境地。
此外,與陳黃之爭觀戰團的大多數人士一樣,我依然堅持“戰則兩敗俱傷,和則兩全其美”的“主和派”立場。當然,和觀戰團大多數人士一樣,平庸至極的我必須坦承“四六開”的傾向性立場,內心深處希望創業家族的主張,能夠得到投資者,國美員工,消費者及社會各方的支持。不過,我相信投資者們絕對不會用腳投票,他們必須顧忌消費者最終將選擇用腳還是用手投票的問題。
最后,在我看來,這已經不再是國美的家事,而上升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范疇,理所當然的希望有一個“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我也衷心希望陳黃之爭所引發的國美劫,是一部以“悲劇開幕,喜劇結尾”的正劇,而不是一場“爭戰雙方你爭我奪,各路人物粉墨登場”的鬧劇……
當然,我們也能夠得出結論,經歷了這一場劫難的國美,無論928投票的結果如何,終究要進入“后陳曉時代”,終究要擺脫"人治"的陰影,走向“法治”的未來......(個人聲明:本人與爭戰雙方并無利益之關系及任何直接之往來,文中所述觀點均代表個人立場,并不代表任何機構及個人)。
推薦閱讀
海爾、海信等家電業巨頭集體亮相青島房交會,引起人們對家電業近年來在房地產行業跑馬圈地活動的盤點,包括格力地產在內,這些“家電系”地產公司已經運作多年,具有一定規模。即便在房地產調控政策從嚴的時期,亦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美劫:陳黃之爭 鄒代陳未必上上策?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