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海信等家電業巨頭集體亮相青島房交會,引起人們對家電業近年來在房地產行業跑馬圈地活動的盤點,包括格力地產在內,這些“家電系”地產公司已經運作多年,具有一定規模。即便在房地產調控政策從嚴的時期,亦有TCL大舉進軍地產,TCL8月初與萬通簽訂協議,加強在工業地產領域的合作。
至此,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制造業進軍房地產事件本身。正是房地產行業的高利潤,誘使了其他行業“不務正業”;還有人提出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應該更加全面,這樣才有可能抑制企業對房地產市場似火的熱情。
不過,筆者卻以為,與其再出臺措施提高其他行業進入房地產市場的門檻,或是直接限制其他行業進入房地產,不如在堅定房地產調控思路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優化其他行業的發展環境,如此“堵疏并舉”,不但能緩解房地產投資過熱的情況,還能保證我國制造業健康發展。
房價一路上漲,使得房地產開發企業獲利豐厚,確實令利潤日益趨低的家電制造企業垂涎不已。但究其根本,使得家電制造業最終決定掘金房地產市場,還是家電行業日漸惡化的投資環境。
一方面,家電業無法完全掌握占據利潤高點的上游核心技術;而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依仗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又在逐步消退,加之產品原料成本不斷飆升,家電制造業的毛利潤在逐年下滑。
格力電器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9.57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5.73億元,盡管這兩項指標同比皆有超過20%的增幅,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及讓利消費者的銷售政策影響,格力電器的營業利潤同比下降了43.37%,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5.47%,也下跌至16.07%。
同期,格力地產的凈利潤則是同比大增逾7倍。格力地產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利潤總額為1.38億元,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大增766.49%,基本每股收益0.18元,同比上漲260%。截至2010年6月30日,格力地產總資產83億元,比上年增長54.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15.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67%。
一般制造業利潤在3%~5%,開發收回成本至少3年~5年,而房地產利潤至少在10%以上,3年左右就有回報,在這樣嚴峻形勢的逼迫下,家電企業不得不進入地產等利潤更為豐厚的行業,以此作為平衡投資的一個手段。
讓房地產投資市場降溫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制造業尋找可持續增長之路。可持續增長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推動,家電制造的全面崛起也需要技術創新的支持,然而,保持自主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有強大的科研投入,但家電業羸弱的盈利能力卻拖累了家電企業的創新力度。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90%的歐美跨國公司都已經把創新融入了他們的企業戰略,80%都建立了全球研發中心。大多數企業至少都把利潤的10%投入到了研發當中。
中國制造業長期以來的“代工”角色,使之能投入到研發的資金少之又少,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模式,長期以來的“積貧積弱”更讓中國家電制造業難以更上一個臺階。所以,與其強行規定禁止制造業進入房地產市場,不如加大對這些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它們走上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
推薦閱讀
距離黃光裕和陳曉圍繞國美電器控制權之間的公開爭斗已經接近30天了。這期間,作為大股東的黃光裕有罪在身失去自由,只能采取守勢,勉強通過代理人遙控發號指令。而坐擁國美運營大權又宣稱得到了高管團隊支持的陳曉則明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雙格力”樣本觀察:家電企業為何建房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