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之爭結果今日揭曉,控制權最終落入誰手,這是中國商業界十分關注的焦點事件。我們在昨天的社論中已經說過,從社會的角度看,無論誰勝誰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9月28日重新出發的國美,如何贏得更光明的未來,實現社會的期望。
其實,對于國美之爭的對陣雙方而言,這場硝煙彌漫的商業“戰爭”甫一開局,就注定了一個并不愉快的結局。從曾經的親密“戰友”到“反目成仇”,巨大反差令人慨嘆。而在過去的 50多天里,雙方其實亦有平心靜氣坐下來和談的機會,可惜,沒有人愿意真正邁出富有誠意的一步,迫使國美之爭不得不通過特別股東大會的方式裁決。
國美之爭,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委托代理關系”出了問題,也不純粹是一場利益之爭。事件的一個重要背景,恐怕要歸因于雙方對于彼此信任的缺失。特別是在黃光裕以戴罪之身離開國美之后,大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由于缺少溝通,逐漸互相猜疑,最終發展到彼此失去信任。國美之爭的背后,當然包含了許多其他的因素,但雙方信任的缺失,起到了推手的作用,促使問題一步步惡化。
很明顯,信任缺失問題不只存在于國美內部。跳開國美之爭,我們認為,增進信任度的普遍提高,是中國商業界乃至中國社會的一大任務。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本與商業資本。亞里士多德認為,信任是說服力的核心。在主要圍繞利益展開交往的商業世界當中,失去了信任,就失卻了商業和個人關系的基石。從這個意義上說,國美之爭由信任缺失引發,最終走到今天的局面,也幾乎是一個必然。
關于社會資本的系統思考始于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布爾迪厄將資本劃為三種形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普特南認為,社會資本是指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規范和網絡。日裔美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則曾專門著書討論“信任”,將信任視為一種社會美德與社會資本,推動創造了經濟的繁榮。唯有在一個高信任度的社會體系里,交易成本才能大大降低,無摩擦經濟方有接近實現的可能。
這就是說,信任作為一種社會資本,在降低整個社會交易成本、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已有較完整的理論解釋。其實,在中國的商業歷史當中,信任作為社會資本的功能,也早就有所發揮。本質即為“委托代理關系”的東家與掌柜之間的默契,主要并非依靠成文的制度,而是彼此的信任與市場的聲譽機制在發揮作用。
弗朗西斯・福山曾根據信任程度不同,將社會歸納為兩種:一種是低信任度的社會,主要指信任只限于血親之中;另外一種是高信任度社會,這是信任超越血親關系的社會。由此來觀照當下一些股東與管理層交惡的案例,深具啟發意義。在一個低信任度的社會中,現代企業制度是難以真正建立的。如果信任的社會資本極度缺失,僅僅憑借法律制度,不足以構成現代企業制度能夠正常運行的基礎環境。在這樣的環境里,家族企業即便已經成為公眾公司,大股東也會努力掌握控制權,維持家族對公司的掌控。
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核心命題是:什么樣的東西在破壞信任,又有什么樣的力量有助于構建信任?不用說,商業世界中的謊言與欺詐,正是破壞信任的罪魁禍首。比如在中國的資本市場當中,上市企業虛假宣傳、有意隱瞞信息等問題可謂司空見慣,甚至一些企業公然出現詐騙行為。當年的銀廣夏、藍田等公司都屬典型。反過來看,一些優秀的企業,比如萬科,之所以能夠在過去的若干年中持續獲得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正是這家企業尊重立身之本,說到做到,日積月累,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
其實,在歷史上,鄉土中國是有著較為深厚的社會資本的。比如在鄉土社會中,人際之間信用普遍較好;人們追求“無訟”,服膺于傳統的正式制度之外的規則;同時,人們也追求“禮治”。可惜,在社會急劇轉型的過程中,歷史積累被大量透支,包括信任在內的社會資本遠遠讓位于物質資本。由此更可看出,增進信任這類社會資本的累積,是亟須彌補的社會功課。
對于如何增進社會資本,學界普遍認為,理性的個人應該積極投資社會資本,追求守規矩、一諾千金,積極信任他人,創造他人對自己的“義務”。同時,政府應當主要在社會信用體系的保障以及傳統風俗和習慣的謹慎處理等方面著力。值得一提的是,一個擁有高信任度的社會,必然是一個信息透明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擁有較高公信力媒體的社會。擁有公信力的媒體,是促進信任這一社會資本提升的重要平臺。
黃光裕和陳曉走向徹底分手,過程或許復雜,但一定起源于這樣一個時刻:他們之間不再信任。我們的希望是,今天之后,讓信任而不是猜疑、臆想和詛咒的種子重新開始生長,在陳黃之間,在大股東和管理層之間,在大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在國美公司和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撕裂性的攻擊雖然能制造很多熱點新聞,但并非我們樂見。信任的背后,是善意,是尊重,是自制與自我約束,是責任與使命感。
推薦閱讀
9月4日,河南省教育廳下發一紙公文,動員中等職業學校組織學生集體赴富士康參加頂崗實習。 9月20日,來自河南一所電力學校的天涯網友“墨黑紙白”在《富士康強制學生入廠事件:摧毀的不單純是河南億萬大專生的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美之爭:重建信任這一寶貴的社會資本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