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 徐東生
充分的市場競爭使得家電行業蓬勃發展,也是過去三十年取得輝煌成就的主要原因。但是惡性競爭、損害消費者、供應商合法權益的行為也伴隨著行業的發展如影隨形。以利己為核心的市場競爭法則使得競爭行為摻雜著損人利己、爾虞我詐的負面因素。人云“商戰如戰場”,但過度競爭最終就會演變成斗爭,斗爭再發展就是戰爭,戰爭就意味著血的代價。惡性競爭行為似毒瘤一般侵蝕著行業健康發展的身體,它使得家電企業無暇去更多關注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服務消費者的能力,而是奔忙于行業內的攻殺。這幾年家電行業內有識之士大聲疾呼,需要大力加強自律,否則行業得不到良性發展!在一年開春之際,重新提起這個話題,希望大家自省,共同探討行業如何鏟除惡性競爭的毒瘤。
惡性競爭行為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了凡四訓》上講: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狹隘的競爭觀才是惡性競爭的根子,要拔出惡性競爭的根子,必須從心入手,而不是就事論事。如何建立和諧社會,如何培育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如何實現行業良性發展,我認為可以以古鑒今,從古代圣賢的思想中找出解決辦法。對于如何建立幸福的人生問題,中國古代圣賢認為“人過于厚者�;蚋�,過于薄者常近禍”,即人多替別人著想,朋友就多,幫助他的貴人就多,當然會有福;反之,人如果目光短淺,只想著眼前利益,不能容人,心量狹窄,福一定小。這句話非常具有哲理,積德才能積福,無德則福薄,甚至招來禍端。家電行業的企業家應該認識到要做到基業常青,就不能目光短淺,想著通過惡性競爭手段侵蝕其他人包括同行的利益去發展事業,這樣得來的事業不能長久,個人的人生生活也不能幸福。企業家的心量有多大,他的事業就有多大。百年老店“同仁堂”經營理念是“誠信為本,藥德為魂”,其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以義取利,義利共生”的行為理念,所依托的是“德、誠、信”的思想和誠信文化,這種理念保證了同仁堂300多年的基業長青。
如何更好地改善我們的經營環境,摒棄惡性競爭行為呢?過由心動,亦由心改,必須要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正心才能正事,才能斬斷惡性競爭的毒根。如何端正自己的心呢?中國古代圣賢也給我們了回答,要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要從自己入手,如果你自己做得不好,又有什么權利去責備社會環境不好,競爭對手行為不端呢!?日前我研讀《弟子規》深有感觸!雖然這是一本學生啟蒙讀物,但道理至精至髓,完全可以成為從事經營者的行為模板!如果大家都能遵照《弟子規》的要求,嚴格自律,惡性競爭行為自然摒棄。仔細研讀《弟子規》等經典著作后,我們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代圣賢的偉大,為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所折服,他們思想的光輝和指引使得中國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的現存者;其次也非常遺憾在中國現存教育體系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過于側重于傳授知識,而缺乏對如何處世,如何待人接物的傳授,使得社會風氣有所惡化;最后感到汗顏,對照《弟子規》,可看到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在做事上的差距,真正是三歲小孩懂得,八十歲老人做不得,我們有很多的過要改呀!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其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學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禮、信、仁是其中的核心思想,這與我們提出要在競爭中堅持誠信、友善的原則是完全一致的。
在《弟子規》中把誠信作為成功的第一要素,指出“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因此要正心則首先要講誠信。對于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人誠信都是立世之本,如果只會花言巧語、欺騙,沒有誠信可講,是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同,也就沒有事業的發展。三聚氰胺奶粉的教訓至今刻骨銘心。一些家電企業和家電行業從業人員也存在著產品推廣和宣傳中發布虛假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夸大產品功用和過度承諾的行為還比較普遍,給一些消費者留下了家電業比較愛說大話的印象。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弟子規》非常明確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過錯以落實誠信: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由于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個別產品出現一些問題是再所難免。但有的個別家電企業則是明知故犯,弄虛作假,不講誠信,例如不真實地標注產品關鍵技術參數,這樣的行為就是非常過分的!有的企業和個人在被發現過錯后,不是反省自己,認真改過,而是千方百計地想掩飾自己的過錯,這樣的行為和《弟子規》要求相去甚遠呀!
《弟子規》另一重要主旨就是講友善,它要求“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意思是說,大家都要相親相愛,互相合作,才能維護這個共生共榮的社會。如果你把同行、消費者、員工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關懷之感自然由衷而發,也就不會有欺騙他們的行為。
為貫徹友善,我們就需要知道如何去看待其他人的過錯、善行,《弟子規》這方面有明確的教誨: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意思是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對于他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贊之后,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反思發生在我們中間的一些不良現象,你的同行的產品可能在某點不如你,但是在賣場中常常聽到銷售員在貶低競爭對手的產品;有的同行存在著一些過錯和缺點,但一些競爭對手不是與人為善,幫助他人改正錯誤,而是通過各種手段去攻擊對手,這些顯然這是和《弟子規》的要求背道而馳的,需要我們反省改過呀。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如何和其他人共建友善: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意思是說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朋友有錯要指出,看著朋友犯錯誤,其實你也有錯呀!但是方式方法要特別講究,《弟子規》對于如何勸誡父母的錯誤時有很好的方法: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無聲,諫不入,悅復諫。意思是父母有過錯,要小心勸導,要誠懇,態度要好,如果不成功,還要再找合適的機會。由于企業之間是競爭對手,不好直接接觸,我認為行業協會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橋梁,一個企業認為競爭對手做法有什么錯誤,可以向協會反映,協會去代為勸告。
《弟子規》還有很多教誨,值得我們逐條落實。目前一些企業家認識到了《弟子規》不僅是能夠指導孩子成長,同時在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人心工程,增強企業競爭力也可發揮巨大作用。春節前我去理發,家邊的美發店在結賬時送給每個顧客一本《弟子規》,希望顧客回家后都能好好學習。一家小小美發店的老板都能認識到《弟子規》的作用,這很值得我們思考!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國以經濟建設為核心,實現了大發展,但是要保證國家永遠繁榮昌盛,需要有文化建設。漢唐時代所以讓四方仰望,除了經濟領先外,更多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四方的楷模。未來幾十年,中國只有加強文化建設,才能真正立于世界,讓其他國家心服口服。我們要反思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了不少問題,我們每個人包括家電行業的企業家都需要重新好好地學習傳統文化。
《弟子規》只有1080個字,去網上去搜索,都有原文和解釋,在一些視頻網站還有視頻講座,其中蔡禮旭先生的講座值得一看,相信所有人看過后會有感觸的。衷心希望大家通過學習祖國傳統文化對行業如何建設好健康的經營環境有所幫助。(部分《弟子規》釋義摘自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如今,家電行業發展迅速,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無論是家電廠家還是商家,在售后服務上真是鉚足了勁“血拼”,有的甚至在售后這個環節上賺取高額利潤。 家電生產廠家們為了銷售更多產品,有推出6年包修、10年包修甚至終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徐東生:談《弟子規》與行業公平競爭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