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五月底,境內外上市的主流家電企業2010年報紛紛出爐。以TCL、長虹、康佳、創維、海信為代表的彩電企業是黑電中的佼佼者,而美的、格力和志高是空冰洗是白電企業佼佼者。下面,我們先來看兩組數據:
第一組數據。2010年,中國主流彩電企業盈利狀況如下: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18.7億元,凈利潤4.33億元(其中彩電板塊凈虧損8.57億元);長虹實現營業總收入417.12億元,同比增長32.6%,凈利潤6.71億元;康佳實現營業收入178.4億元,同比增長34.5%,凈利潤0.83億元;創維實現營業收入111.48億港元,凈利潤3.48億元(此為2010年4月1日至9月30日數據,創維財務年度為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海信是以彩電為主的企業中盈利最多的企業,為8.35億元。
第二組數據。2010年,美的電器實現收入746億元,同比增長5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69%;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608.07億元,同比增長42.62%,凈利潤42.76億元,同比增46.76%;志高控股全年總收入為92.77億元,升幅接近50%,凈利潤3.1億元。
據以上兩組數據對比,我們發現,所有主流彩電企業的凈利潤加總都沒有格力一家多,志高和美的的贏利能力也相當好。由此可見,彩電企業的贏利能力和規模增長速度要遠遠弱于白電企業代表,這是為什么呢?
關于彩電行業的分析。1、主流彩電企業基本形成競爭均勢,產品創新力太弱,難以形成差異化賣點,誰也沒有核心競爭能力將對手甩得遠遠的。2、面板及芯片供應受制于上游外資企業;3、外資品牌在國內市場仍然保持強勢地位,借著技術創新和品牌優勢,很容易卷土重來;4、多年的價格競爭,導致彩電企業贏利能力稀釋;5、受制于渠道特征和市場高度成熟,彩電企業實施相關多元化的協同效果并不理想,跨行業發展更是不甚理想;6、能夠生存下來的彩電企業往往都帶有國資背景,創新的沖動往往不夠強烈,創業的動機往往不夠強勁。
關于白電企業的分析。1、銷售渠道協同效率高,空、冰、洗完全可以形成戰略互補;2、尤其是空調和冰箱,同屬于制冷技術范疇,技術創新成果可以共享,售后服務同樣可以共享,而洗衣機的修理也比較簡單,售后可以合并至同樣的體系中;3、空調、冰箱、洗衣機使用的壓縮機和電機,全球產能過剩,中國企業具有部分自供或聯合制造能力,市場供過于求,整機制造企業反而具有非常高的議價能力;4、中國白電企業在制造、技術、品質和銷售方面具有市場領先優勢,主導消費潮流,外資品牌則在市場上節節后退;5、白電企業的競爭格局形成了非常穩定的結構,無論是空調和冰箱,還是洗衣機,一線品牌陣營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一二三名之間的銷售規模形成了較大的差距,銷售渠道質量也有較大的差距,并且它們各自的渠道質量和專屬忠誠度較高,短時間內難以復制和領先,而二三線品牌的競爭只能是對號入座,難以形成猛烈的挑戰(注:即使個別二三線品牌想通過發動價格戰來取得更大戰果,但受限于專業渠道的特性,只能導致贏利能力下降,完全是自損而不損人的行為。歷史也證明,單純依靠價格戰來驅動市場的企業,它的價格行為越猛烈,它被市場淘汰的速度越快,攪局者極難擴大勝果和獲得成功),只能通過差異化的方式獲得生存發展空間;6、由于白電企業在整機環節存在更多的創新空間和整合創新可能,再加上白電企業在前后一體化戰略方面不斷延伸,真正形成一體化產業價值鏈,也有力地保證了白電企業的贏利空間;7、白電企業在戰略管理、文化建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都與國際接軌,再加經營團隊表現卓越。或者有英明果敢、銳意進取的老板親自掌舵并帶出高效務實的忠誠團隊(如志高),或者建立了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管理機制及涌現出優秀職業經理人群體(如美的),或者有專注于技術、質量和營銷的杰出企業家領軍(如格力)。
通過以上分析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在今天,白電企業之所以能全面超越黑電企業,全面具備了天時、地利以及人和之優勢,絕對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必然的結果。
推薦閱讀
家電下鄉接近尾聲,今年底,一些省市便退出“家電下鄉”政策。對于正處在國內農村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業界專家全面解讀中國白電企業的成功密碼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1/11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