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日前,有媒體揭秘了商場定價的潛規則:價值600元的鍋必須賣2000元以上,否則不讓進場。這讓原本只想賣“又好又實惠的鍋子”的生產商很是發愁。業內人士透露,在商場銷售的中高端消費品零售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費用:原材料、加工成本、稅費、營銷成本、商場的運營成本、渠道成本。其中,原材料以及加工成本占30%左右,稅費和營銷成本占30%左右,商場的運營成本占20%左右,而渠道成本即進場費則要占到20%左右。如此來看,本來打算賣600元的鍋,在商場要賣2000元也就不難理解了。
點評:一件普通的價值僅600元的鍋,進入商場后必須賣2000元以上。而且這樣的定價還不是廠商決定的。這一滑稽的事件背后,反映的正是商品流通環節中間成本的高企。其實,在目前國內制造領域總體的生產能力還是過剩的,按照一般規例,商品此時要漲價是比較困難的。但在現實當中,各商品的價格是一漲再漲,甚至還出現同類商品國內的價格高于國外價格的情形。這背后的原因,就在我國商品流通環節成本高企。比如高物流費、壟斷性賣場的歧視性定價,再算上附加到商品上的各種消費稅、增值稅等。一件普通商品到大商場賣成了天價也就不足為奇了。
推薦閱讀
近日,一條政策消息引發家電業忐忑不安按照國務院原定的實施方案,山東、河南、四川、青島三省一市首批試點地區的家電下鄉政策將在今年11月到期,其他地區也將于2012年11月到期。 然而,隨著截止日期越來越近,國家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天價鍋的背后是流通渠道綁架了生產商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1/11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