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一看到“MadeInJapan”字樣的家電,第一反應都會是“質量好、技術硬”,而如今一些赫赫有名的“日本制造”大牌,卻在近期屢遭“寒流”。
數據顯示,2011年日系家電巨頭齊陷巨虧泥潭。與此同時,部分品牌的銷量也隨之下降。
日系家電約占市場份額30%
“你看對面那家日系電視,連銷售員都經常不在,這怎么能賣出貨呢?”某連鎖家電賣場某日系品牌電視銷售人員朱先生對記者說。
負責某日系品牌銷售的朱先生在家電這行兒干了5個年頭,他對近兩年內的日系家電銷售下滑深有感觸。
他說,有些日系家電特別是電視機近幾年銷量下滑明顯,韓系、國產品牌則在市場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而去年一整年部分日系品牌電視機的銷量就要比2010年減少20%左右。
在朱先生所在的家電連鎖賣場中,近20種品牌的電視機中,僅有4家為日系品牌。
“在日系家電銷量紅火的時候能夠占整個市場銷量的50%左右,目前來看,日系家電的銷售量只占整個市場30%左右,而近一年多時間,更有一些日系品牌家電正在逐漸退出長春市場。”朱先生說。
財報顯示,2011財年,全球液晶顯示器龍頭某日系品牌預計凈虧損38億美元,創下百年最大年度虧損;曾獨霸家電業的另一日系品牌預計虧損29億美元,已是連續第四年虧損;而另一巨頭日系品牌凈虧損預計將擴大到102億美元,不僅將創該品牌年度虧損紀錄,也將創下日本制造業企業年度虧損新高。
被技術、價格“拉下水”
一位經營多年日系品牌家電的業內人士透露,從2008年開始,部分日系品牌就陷入了困境。
他說,幾年前某日系品牌42寸電視的售價能達到8000元左右,而如今一上市就只賣到了3000多元,一些日系品牌跟國內品牌的家電打“價格戰”,利潤就會越來越低,此外去年的“以舊換新”也減少了該品牌的利潤,可以說是越賣越賠,今年的計劃是以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為主要銷售對象,或者是直接減產,減少風險。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曾經的“龍頭老大”,如今扎堆兒虧損呢?
北京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認為,在海外市場,日系家電巨頭越來越難與成本較低的韓國和中國同行競爭。
他說,十幾年前,日本家電企業領跑世界,但隨著技術擴散,中國和韓國家電企業的逐步崛起,在優質低價的攻勢下,日系企業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此外,日系部分品牌的家電技術進步較慢。
“技術研發和價格等都影響了日系家電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日本的產業競爭力下降,反而一些新興國家提高了自己的技術含量,差距縮小,未來如果不能在技術方面進步,中國就能夠趕超日本,在國際市場中占領先地位。”陳及說。
推薦閱讀
去年,中國電視行業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LED、3D、智能、云技術革新加速,成為新利潤增長點,引領行業和消費主流趨勢,同時產業鏈垂直整合進入新階段,高世代面板線、玻璃基板項目及云計算產業園相繼啟動,提高了產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多因素影響部分日系品牌家電年銷量降兩成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