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領域此刻哀鴻遍野。2月末,全球第三大PC存儲芯片廠商爾必達提交破產保護申請,這家負債56億美元的公司創下日本制造業有史以來最高的破產記錄。奧林巴斯也深受財務丑聞困擾。今年5月,索尼公布的最新年報有可能虧損11億美元。
然而,厄運尚未就此結束。《東方經濟報告》(The Oriental Economist Report)主編理查德·卡茨(Richard Katz)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了近期的眾多疲軟數據,并通過一系列統計信息來說明,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行業,如今已經深陷困境。以下就是卡茨列出的五大挑戰:
1、競爭力
在經合組織(OECD)的高收入國家中,日本的全球出口份額已經從1984年的12%,降至2010年的7.6%。根據最新數據,美國2010年的比例為16.9%,德國為14%。韓國也達到5%,而且仍在穩步增長,并逐步接近日本。
2、出口
卡茨指出,2000年,日本電子產品出口占該國出口總額的26%,2011年降至14%。電子產品已經不再是日本貿易的重要來源。該國電子行業貿易順差從2000年的6.9萬億日元(約合836億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1.2萬億日元,降幅為82%。
3、半導體
1990年,日本在全球芯片行業的主導地位不可撼動。卡茨指出,在當年的全球半導體企業20強中,日本銷售額占比達到55%。而截至2010年,由英特爾領導的美國芯片公司則占到51%,日本份額幾乎減半,僅為24%。韓國則增至19%。三星在全球半導體企業20強中的排名升至第二,僅次于英特爾。
4、大幅虧損
根據日本最大的手機、電視和芯片廠商的預測,他們今年的虧損將達到170億美元左右。據報道,這相當于三星全年研發投入的四分之三,該公司希望借此加強市場領導地位。卡茨指出,日本高科技行業的總產值自2000年以來已經減半。
5、產業空心化
卡茨寫道:“日本約有三分之一的電子產品都在海外工廠生產。”這一比例大約是其他日本制造領域的兩倍。
我們不能寄希望于日本高科技跨國公司實現自我救贖。該國有很多技術人才,不過,這個行業的衰落速度之快、幅度之大,的確難以預料。
推薦閱讀
隨著家電節能補貼、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三大政策的陸續終結,國內家電市場正在走向寒冬。記者從部分家電廠家和商家了解到的信息也顯示,行業的悲觀情緒確實正在蔓延。北京地區部分家電賣場老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日科技產業五大挑戰巨額虧損 產業空心化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