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領域一直表現平平的廣電系,或將憑借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得蛋糕。
6月28日,央行公布了2012年第一批支付牌照名單,包括網易、蘇寧在內的95家企業成為此次頒牌對象。在此之前,央行分別于去年的5月、8月、12月,先后發放三批共101張第三方支付牌照。至此,國內共有196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獲牌。
新一批支付牌照已然塵埃落定,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央行首次發出了數字電視支付的牌照。昆明卡互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億付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銀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數碼視訊軟件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獲得數字電視支付業務的許可,這也是電視支付首獲的“準生證”。
電視支付牌照的誕生,意味著用戶以后可以通過“電視+遙控器”的方式進行銀行卡支付,這將為廣電行業的電視購物和影視點播業務提供支付的可能。這也被業內普遍理解為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廣電系試圖憑借電視購物在互聯網領域施展拳腳。
然而,在電視支付還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的現實下,廣電憑借著牌照這塊“敲門磚”,能在市場掀起多大的風浪呢?
互聯網帶來的機遇
近年來,隨著三網融合進程的加速,電視已經實現了基于互聯網的初步雙向互動。而在電視快速向智能網絡化邁進的過程中,電視支付功能也隨之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而首先得益于電視支付重要載體的智能電視,在最近幾年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
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曾預言:“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爆發點在客廳。”來自奧維咨詢(AVC)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4月份國內智能電視銷量為40.7萬臺,智能電視銷量滲透率已達28.2%。
智能電視銷量遞增的背后,是各大終端廠商對這一領域的青睞。據本刊記者了解,自2011年8月以來,以海爾、長虹、康佳、TCL(微博)、創維(微博)、海信(微博)為代表的六大國產彩電廠商紛紛加大在智能電視領域的投入力度,爭相推出各自的智能電視新品,并積極投身于軟件應用市場的開發和整合。
有了智能電視的”給力“支持,作為重要應用之一的電視支付也隨之成為各方逐利的戰場。
早在2010年的時候,銀聯商務有限公司、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東方傳媒集團(SMG)(三家公司均為此次獲牌的銀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東)就在上海聯合推出”電視支付“業務。而各家電企業與銀視通合作研發支付系統可以追溯到2009年。到目前為止,康佳和TCL等家電廠商推出的智能電視都已經具備了電視支付的功能。
此次電視支付牌照的發放,更是讓業內對其前景寄予厚望。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就樂觀地表示,電視支付平臺獲得認可之后,打通了困擾多年的支付環節,加速了電視平臺購物行業發展。他認為,智能電視支付系統也將是繼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后最具潛力的支付平臺,而且數字電視只是“電視支付”的終端之一,IPTV、手機電視、衛星電視等領域也將不斷推廣和普及,其產業規模將達數百億元人民幣。
蹣跚起步
雖然各方都對電視支付表達了良好的期許,但作為才呱呱墜地不久的“孩子”,它與市場成熟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即便是已經在電視支付上試水的康佳,其多媒體事業本部網絡運營部副總經理宋振華亦承認:“很多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在宋振華看來,電視支付重點就是軟硬件的合作,但現在看來,整個市場反響一般,接受度不高。
電視支付存在軟硬件結合的諸多問題并不是康佳一家的顧慮,實際上,它代表的是一大部分終端廠商的心態。TCL集團駐京品牌副總監凌迪也坦言:“與三網融合一樣,很多問題需要多個管理部門溝通協調,比如銀行、工信部、軟件企業、硬件廠商等。”
除了軟硬件的結合需要各方協調之外,培養用戶使用習慣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有分析人士向本刊記者指出,電視最本質的功能還是收看電視節目,其內容在任何時候都是電視的核心和生命。如今,要想讓用戶接受通過電視來完成購買、支付等功能,這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期。在宋振華看來,“(電視支付)未來幾年都不會成為主流。”況且,電視支付的安全性也未完全成熟。因為基于電視開發的系統大都采用了開源的安卓系統,漏洞較多,而安全軟件還沒跟上。
也正是以上的諸多問題,讓產業鏈上各方在布局上更多的是出于戰略層面的考慮。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就直言,電視支付對于電視機廠商來說,更大意義是一個產業鏈的延伸,對業務線的豐富是有利的。
牌照的號召力
因為三網融合進展始終不順,處于相對弱勢的廣電系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鮮有作為,現今,智能電視的發展終于讓其有了”主場優勢“,收獲支付牌照則無疑是錦上添花。
一直以來,由于廣電系體制過于分散,缺乏全國統一的運營主體,沒有全國互聯互通的電視網,再加上廣電系在市場化改革和經營能力上遠弱于電信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因而造成了其在三網融合的過程中競爭力低下,并沒有撈到多少實質性的好處,只能在平臺和內容準入上設置壁壘。與之相反,一些互聯網大佬和電信運營商不斷地通過內容和通道優勢在侵食廣電原有的電視領域的蛋糕。
以互聯網電視為例,廣電總局就通過頒發互聯網電視牌照來對播控平臺進行控制,未取得牌照的平臺不能從事互聯網電視業務。從目前的運作情形來看,已經頒發的7張互聯網電視牌照無一例外地落入了廣電嫡系企業的口袋之中。
廣電系“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已經在業內招來了諸多非議。因此,想要不被指責行業壟斷,廣電系必須在互聯網應用上有新的發力點。而此次數字電視支付牌照的發放,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廣電系涉水這一新領域的手段。
盡管對產業鏈上的各方而言,軟硬件的融合、用戶習慣的培育等諸多問題都非一日之功,但作為戰略層面的考慮,各方對這一領域的提早布局是毋庸置疑的。
獨立分析評論員魯振旺就指出,現在電視購物做不起來,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支付,假如聯通電視購物體系和電視支付體系,效果就會好很多。電視支付可以建立,那么打造電視購物、付費影視點播等基于電視的互聯網電子商務體系都會得到快速發展。
牢牢地掌握著牌照這塊“金字招牌”,廣電系不愁引不來終端廠商等眾多合作伙伴。而在這樣的合作中,支付牌照能讓廣電系掌握更多的話語權,未來的”錢景“可能將更加廣闊。
推薦閱讀
雖然本月起,主管部門針對維修、節能補貼發放等家電售后服務出臺實施了相關管理辦法,但記者走訪發現,家電維修人員無證上崗、網購節能家電難享補貼等亂象依舊存在。業內專家表示,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執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機遇:廣電系用電視支付圈地互聯網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