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電售后已經非常便捷,一旦家里的電器壞了,打個電話就有人上門維修。不過,修家電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在維修家電的過程中尤其是維修空調室外機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如果出現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引起諸如傷害賠償之類的麻煩。
事件回放
維修工上門修空調受傷引發賠償糾紛
近日,河南鞏義市家電維修工人李峰在上門為消費者王某維修空調時不慎墜樓摔傷,造成全身多處骨折,先后花費了3萬余元醫藥費。為了討要損失,李峰的家人先后多次找到王某協商,均遭到拒絕。李峰為此將王某起訴到法院,要求王某賠償其醫藥費、誤工費等4萬余元。
李峰是一名空調維修工,雖然沒有執業資格證,卻在老鄉開的維修店里已經干了近3年。王某家住4樓,因空調不制冷而打電話到李峰所在的家電維修部要求上門維修。當時,是維修店老板與李峰一起上門的,李峰到戶外維修,老板在室內抓住安全繩負責安全。可沒想到當李峰修完空調后從窗外往里爬的時候,手沒抓穩繩子,掉下樓而不幸摔傷。事后,李峰家因貧困無錢療傷,就到王某家要求賠償,他認為自己是在王某家干活時摔傷的,王某應當賠償損失。
遭遇索賠,還招來官司,王某也很委屈:“他干活從樓上摔下來,是他自己不小心造成的。”王某說,李峰受傷后,出于同情,他曾多次帶著禮品到醫院探望,并送去了500元錢,但“這是出于人道主義,并不是該賠償的。”
消費者質疑
修家電是花錢買服務無關責任
“修家電的費用是大家事前談好的,至于在修理過程發生人身傷害等安全事故,既不是我所愿,更不是我造成的,要我負責完全沒有道理。”調查中,消費者陳先生對于維修工人向消費者要賠償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他認為“要說賠償,也應該是去找企業、找店老板,工人是他們老板雇的,根本不應該找到消費者的頭上。”
記者在北京家電賣場隨機調查了15位消費者,結果有14人表達了同陳先生一樣的看法。雖然有1人表示如果所請的維修工沒有執業資格證,消費者可能會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同時也認為消費者個人沒法檢查維修工的相關資質,如果非要查看,可能根本就修不成家電了。
的確,作為消費者個人,很難查看到維修工人的執業資格證。記者所調查的15位消費者中,沒有人看到過維修工人的相關證件。而記者也經歷過幾次上門維修,雖然請的都是正規企業的售后維修,雖然檢查上門維修工人的上崗資質對防范風險非常重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記者發現查驗維修工資質對消費者來說的確很難,甚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采訪中,有消費者表示:“我們又沒有權力查,這些應該都是政府部門的事,既然允許人家開店從事維修活動,在消費者眼里那就都是具有資質的、是合法的,否則的話,相關管理部門干嗎不查處?”
還有消費者認為,如果存在沒有資質的人員從事維修活動,并由此引發傷害并將消費者牽扯其中,那就是相關部門的失職,相關部門應該承擔責任,而不應該由消費者來承擔。汽車都有強制險,像高空作業等高風險的職業也應該強制上保險,不上保險就不應該被允許從事該類工作,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而不該只停留在文件和口號上。
推薦閱讀
被譽為中國市場風向標的2013年中央電視臺黃金資源廣告招標大會昨日落下帷幕,此次央視累計攬金158.81億元,同比增11.39%,也創下19年來的新高。今年,多家白酒企業在競標中砸下重金,而食品飲料行業也是大品牌齊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維修戶外作業風險大工人受傷誰擔責?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