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從15年前的電子商務,到隨需應變,被公認為“概念大師”的IBM日前在京拋出“智慧地球”概念,盡管概念虛幻,但IBM每次新手法都能引發全行業跟風。IBM認為,信息技術產業每隔10到15年就會發生一次新大變革,并催生新的市場、新的業務模式,“智慧地球”將引領新一輪的科技革新。
與前兩大概念提出的背景不同,此次“智慧地球”是IBM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新策略,并可能在金磚四國推廣。幾年來,IBM一直在加緊新興市場布局,在經濟危機導致歐美日幾大全球經濟火車頭熄火后,中國市場無疑是IBM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棋子。
主打領域為中國政府大投入產業
就在中國政府大刀闊斧投入4萬億大規模基礎建設之際,IBM諫言可用更環保節能更智慧的方法打造一成熟的智慧基礎設施平臺。
通過IT技術實現的智慧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除了能帶動鋼鐵、電力等傳統行業,還將消耗芯片、光纖等大量計算機軟硬件,從而創造大量知識型就業崗位。軟件產業每增加1000億元產值能新增30-35萬知識型就業崗位,該功能是單純的傳統基礎設施投資所不具備的。
事實上,IBM主打的智慧電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恰是中國政府投入最大的幾個產業,比如中國醫改帶來的8500億商機,四萬億里在交通上的投入近三成,這些大餐無不使IBM等跨國公司垂涎。
深挖二三線城市
如何實現“智慧地球”這個涉及軟件、硬件和解決方案的“虛幻”概念,自然需要IBM產品線、業務架構及生態鏈的重組,無疑是個龐大的工程。
IBM大中華區軟件集團總經理BeteDemeke表示,將加大在中國二三線市場的投入與擴展,計劃在濟南、沈陽、武漢、南京、杭州、成都建立區域軟件成長中心,并通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創新中心擴展對獨立軟件開發商的支持。
同時,在中國推出12項行業框架和行業解決方案,宣布成立IBM中國開發中心下轄的面向8大行業的“中國行業解決方案實驗室”,涉及銀行、保險、電信、零售、物流、醫療、制造、公共設施8大行業。
顯然,在賣掉PC業務后,IBM加速變軟。目前其軟件業務已成為增長主力軍,去年收入2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成為IBM增速最快的一項業務。本報記者 高凌云
■解惑
“智慧地球”:消耗最少的能源 達到最大的效率
IBM大中華區總裁錢大群舉例,現在美國電力利用率只有30%,如果用“智慧”的方式,就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利用。“IBM研究了中國的所有產業鏈條,發現過去中國高能耗的出口方式造成大量浪費。” (編輯:列娜)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聯想海外機構大幅度裁員、創始人柳傳志的回歸廣受矚目,外界對聯想當前的困境也存在諸多揣測。但楊元慶認為,這實際是在市場化下企業靈活變化、不斷調整的一種選擇。他說,通過裁員,縮減開支等一系列調整,聯想一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BM加速變軟:覬覦中國四萬億基建大餐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