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瑞夫在發表演說 攝影/王玉軍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綠柳)“我認為麻省理工學院應該稱為美國的清華大學。” 2009年4月17日,北京——思科公司宣布和清華大學成立清華大學-思科綠色科技聯合實驗室,思科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瑞夫在新聞發布會上作了精彩的演講。
史瑞夫在演講中詳細介紹了思科的“協作型創新模式”。他說,“在1月份的時候,我們引入了這個平臺,它代表著思科在中國的戰略,在這里我們把這個創新模式引入了清華大學,這使我們夢想變成了現實。我認為麻省理工學院應該把自己稱為美國的清華大學。”史瑞夫解釋說,“因為清學大學自己真正理解了如何合作,如何去與大型的企業合作。我們知道清華大學,有100多家大公司的合作伙伴,能把創新商業化,所以感謝清華大學與思科進行合作。”
史瑞夫進一步介紹了思科中國的三大支柱。他表示,首先是領導力,即思科如何幫助中國開發領導力培養;第二個就是合作伙伴關系,思科希望與合作伙伴共同帶來最優的績效。 并且希望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一種不同的作用,幫助中國人民提高生活質量。 史瑞夫說,思科第三個支柱,是與清華大學共同啟動的“協作型創新模式”。他表示,思科與清華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能把一些新的商業技術點子、生意模式放到市場上商業化,從而使得創新企業在中國蓬勃誕生。“我們要技術共享、專長共享、領導力培養,這樣能夠提高中國人們的生活水平。”
史瑞夫表示,“協作型創新模式”重點體現在三個領域。他說,“第一個是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代表著視頻移動性這樣的世界,這樣的趨勢將快速席卷全球,我相信中國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市場。第二個是智能城市化,講的是幫助城市的領導者把政府的服務,比如說安保、能源、交通、醫療、教育這樣的一些服務以全新的方式提供給公民。第三個就是成長型企業,指的是中小企業的成長,創建全新的市場。”
為了激勵中國本土的“協作型創新模式”,史瑞夫表示,思科從160億美金中撥出10億美金投資于公司,用于資本、技術、流程管理、資源孵化、領導力培養等方面的投入,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資助。另據他透露,思科公司重視推動公司內部研發,每年在研發上的支出是50億美金。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MicrosoftOffice2003和MicrosoftOffice2007當前使用WorldLingo作為“信息檢索”任務窗格中的默認機器翻譯工具.此下載將更新“信息檢索”任務窗格的注冊表項,以便將MicrosoftTranslator設置為默認翻譯工具,而將WorldL>>>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