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安全會議上表示將投資生產超級電腦上,以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他指出,在全球正在投入使用、運算速度最快的前500臺超級計算機產品中,476臺產自美國。他認為目前俄羅斯在全球超級計算機技術開發領域沒有占據應有地位。他還提到除不少俄羅斯政府官員外,很多俄羅斯企業家也不知道超級計算機為何物。
“沒有占據應有地位”——一方面表達了梅德韋杰夫對本國超級計算機研發現狀的不滿,另一方也可以感受到俄羅斯在世界IT領域的勃勃野心。
俄羅斯的IT產業究竟是什么狀況?
其實,俄羅斯超級計算機的表現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遭。在2008年,俄羅斯的超級計算機憑借著每秒60萬億次浮點運算的能力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中占據第22位。
而且,俄羅斯一直很重視本國IT產業的發展。進入21世紀,俄羅斯IT產業每年以超過30%的速度大幅增長。俄羅斯政府通過制定信息技術發展計劃、改善IT技術發展基礎設施和創新環境、建設IT科技園等政策和措施,積極推動著IT產業向前發展。
事實上,作為“金磚四國”之一,俄羅斯已顯現出變身為可以影響全球的大規模IT市場的跡象。
50億美元構建信息化社會
2009年3月19日,英國專業風險研究機構國際商業視窗公司(BusinessMonitorInternational,簡稱BMI)在其《俄羅斯2009年第一季度信息技術報告》中稱:“盡管最近油價下滑,俄羅斯仍會成為歐洲最大的IT市場之一。”亟待提高的電腦普及率、國民穩定的收入和該國傳統產業IT支出預算的巨大潛力,都為俄羅斯IT市場的樂觀前景提供了堅實基礎。
該報告稱,盡管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在預測期內將減小,但IT市場的總體規模將從2008年的182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49億美元。
據俄羅斯總統顧問雷伊曼(LeonidReiman)介紹說,俄羅斯未來兩年將投資50億美元進行信息化社會的建設。該計劃得到國內市場的支持,而俄羅斯及其快速發展的IT行業均會從中獲益。在特維爾經濟論壇上,雷伊曼表示,俄羅斯計劃建一個提供國家服務和市政服務的門戶網站,方便人們免費在線獲取所有聯邦、地區和市政府的各種服務。這項計劃旨在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保持國家競爭力,促進國家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領域的發展。
與歐洲其他國家減少企業開支的跡象相反,俄羅斯的IT支出持續居高不下。2010年,俄羅斯的電子信息化方案將會產生約24億美元的開支。
在未來5年內,由于俄羅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從2007年的9053美元提高到2013年的18826美元,俄羅斯的經濟活動將轉向國內消費市場。俄羅斯人均IT支出將從大約100美元增至300美元。政府方案如“家家有電腦”計劃,以及政府屢屢強調IT是經濟領域改革的重要工具這一論調等都將會有力促進這一增長進程。
10億美元投資IT園區建設
IT工業園區項目是俄羅斯政府發展IT產業的旗艦項目,該項目投資近10億美元,預計到2011年將雇用7.5萬名員工。國家財政撥款預計會占該項目所需資金的20%,很可能超過31.5億美元。
IT工業園區最初定位為專門的IT園區,但事實上,現在既對IT公司開放也對像研究納米生物技術的公司開放。俄羅斯科技通信部部長列昂尼德·雷曼稱:“2011年園區的產值將達到44億美元。”內政部圍繞預算的爭議已經造成許多項目進度停滯。
俄羅斯政府不斷提升對IT業的定位,在政策中將其擺在優先地位,積極推動一系列IT工業園區建設,并且立法提供稅收等獎勵,刺激專營IT產業的公司發展。這一系列措施表明:俄羅斯已將IT業的發展作為實現2010年比2001年GDP翻番這一經濟目標的核心手段。
刺激市場三部曲
“家家有電腦”項目2007年2月,俄國電信部推出了“家家有電腦”項目。該項目由俄羅斯郵政、英特爾和微軟共同推動,旨在讓更多俄羅斯小城市、鄉鎮及邊遠地區的居民擁有計算機,進而形成一種“計算機文化”。邊遠地區居民的平均月收入約為400美元,他們能夠承受的電腦價格為300~350美元(低于市場價至少10%)。俄羅斯和外國的制造商將參與該計劃。學校也獲準享受此方案添置計算機設備。
構建準網絡時代到2008年底,俄羅斯互聯網電子商務普及率已達到30?郾1%。政府雄心勃勃的政策是:到2015年,俄羅斯的每個地區都提供固話基礎設施、手機信號覆蓋和互聯網。根據科技通信部(MITC)的目標,國家每個居住區都將“不考慮經濟負擔和人口多少”而去提供這些設施。科技通信部部長雷曼指出,這一目標對所有獨聯體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俄羅斯政府也正在努力克服困難以實現目標。
硬件市場繼續強勁根據BMI預測,未來5年內,硬件消費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8%,2013年將超過230億美元。放眼未來,盡管存在一些不利的經濟因素,個人電腦的低普及率、收入的增長、政府的刺激政策和多領域的工業改革等因素仍將帶動硬件消費的增長。
政府支持下的外包浪潮
早在2005年,戴爾、波音、微軟、德意志銀行和IBM等全球性大企業就將其部分項目外包給俄羅斯。據俄羅斯軟件公司Russoft統計,包括EPAM和Luxoft兩間俄羅斯境外生產公司在內,俄羅斯擁有25萬名軟件工程師。與印度同等職位程序員8000~11000美元的年收入相比,俄羅斯為程序員提供的8000~14000美元年薪頗具競爭力。俄羅斯似乎是將自己定位為較小的自定義項目的發展基地、西歐組織的技術維護基地和印度外包中心的替代基地,以避開地理位置的劣勢帶來的風險。
政府的支持被認為是任何產業成功的關鍵。有研究報告稱:“俄羅斯政府的主動性促進了俄羅斯基于信息流控制的信息技術外包(ITO)產業的發展。”
目前,俄羅斯在東歐占據50%的外包市場,正挑戰印度和中國作為全球首選外包目的地的地位。《2011年俄羅斯IT和外包行業預測》研究報告稱,外包是俄羅斯IT行業增長最快的部分。俄羅斯軟件出口年復合增長率(CAGR)在2002年到2007年間超過44%。與東歐其他軟件外包國家相比,俄羅斯在離岸軟件研發方面有較大優勢。國家間地理位置的接近和時區上的相近將能幫助俄羅斯軟件公司為美國和歐洲的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有關報告稱,俄羅斯有比印度和東歐更多、技能更高的軟件專家。軟件園的發展、軟件公司的自由稅收結構以及來自外國公司的投資,這些都是俄羅斯未來軟件出口的基礎。
報告還指出,提高外國投資和政府主動性將有助于俄羅斯未來軟件出口量增加。由于這些有力的政策,到2010年俄羅斯軟件出口預計將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10%,俄羅斯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軟件外包市場。
巨大的人才庫
俄羅斯的高級技術工程人才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優秀的創造力和良好溝通能力。事實上,俄羅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科學家和工程師數在全國人口數中占的比例排第三的國家。另外,俄羅斯還有超過600萬的學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計算機科學、數學等理科專業,而且這些學生經常在國際編程競賽中奪冠。例如在世界最著名的“計算機協會國際大學生編程競賽”中,俄羅斯在過去的六屆中共獲得了四塊金牌。
2004年俄羅斯已是世界第三大軟件出口國。有關專家指出,如果俄羅斯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信息技術人才,到2010年軟件出口額有望達到40億美元,全球7%的軟件市場將被俄羅斯占領。(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外界“中科院賣血救聯想”的猜疑,中科院和聯想控股方面都“非常委屈”:原是助力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科技轉化的“好事”,怎么出來了如此負面的聯想? 專訪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國科控股總經理鄧麥>>>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