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路透社日前發表分析文章稱,Twitter最近的一系列舉動表明該公司正向著媒體公司的方向發展,對內容實施更加嚴格的控制以推動廣告銷售,技術專家擔心此舉會扼殺創新,犧牲長遠利益。而蘋果、Facebook和MySpace的歷史經驗似乎說明,開放平臺才能推動公司走向成功之路。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Twitter到底是一個技術平臺,還是一家媒體公司?亦或二者皆是?
Twitter最近的舉措向著“媒體公司”的方向發展,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技術專家擔心Twitter更加嚴格的內容控制會扼制創新,使得這家公司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發展。
對于已經成立六年的Twitter來說,創業公司的光環早已不適合,現在它已經是一家塑造互聯網未來的重要公司。已為Twitter投入逾10億美元的銀行家們希望這家公司能夠IPO,而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小型的通訊工具。
最新一輪的爭議始于6月底,當時一位Twitter高管稱,不久后該公司將就獨立開發者基于Twitter開發應用出臺“更加嚴格的規定”。與此同時,職業社交網絡服務LinkedIn表示,該網站無法繼續收錄Twitter消息流。
這只是Twitter對用戶如何瀏覽內容進行的大規模改革的其中一些措施。目前,Twitter用戶每天發布4億條消息,Twitter每月活躍用戶數量也穩步增長到1.4億以上,但仍然遠遠落后于擁有9億用戶的Facebook。
推動廣告銷售
技術專家希望,Twitter服務能夠繼續保持開放自由的環境,這樣新應用可以不受限制,創新仍然能夠成為主要目標。而對于Twitter來說,更加嚴格的內容控制有助于廣告銷售和其他盈利交易。
基于內容銷售廣告是媒體行業的傳統做法,而實施嚴格控制有助于Twitter實現這個目標。此舉還有利于推動未來在電子商務方面的發展,Twitter可以允許買家直接在Twitter消息里點擊交易,并從中收取交易傭金。
曾在雅虎負責開發者關系的格雷格科恩(Greg Cohn)表示:“問題在于,Twitter到底是撥號音還是內容?我認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Twitter是內容至上。”
如果以最近的歷史來看,Twitter與開發者關系的發展有可能決定其業務的命運。Twitter最近廣告至上的措施令第三方開發者擔憂。在Twitter發展早期,很多開發者提供了Twitter自身沒有的功能,包括Tweetdeck桌面客戶端和Twitpic圖片上傳工具,為這項服務風靡全球做出了貢獻。
曾開發出音樂流媒體imeem和軟件工具包App.net的程序員達爾頓卡德維爾(Dalton Caldwell)表示:“他們為了賺錢,一次又一次地犧牲自我。我們不會因為他們追求自己的業務模式而去指責他們,但這令我們感到失望。這是一種恥辱。”
非媒體公司立場
2010年迪克科斯托羅(Dick Costolo)擔任CEO之后,Twitter廣告業務開始成型。科斯托羅確定Twitter的核心業務是銷售廣告,包括“推廣消息”和“趨勢話題”。Twitter希望根據用戶關注的賬戶推斷其喜好,進而向用戶展示相關的推廣消息。
科斯托羅大幅改組了Twitter廣告運營業務,把一小部分員工擴大成為一個在全球擁有250名員工的團隊。他還拓展了內容服務,包括增加“發現”功能,它可以將熱門事件像新聞一樣顯示在Twitter上,甚至在重大廣告活動中添加原創視頻內容。
然而,科斯托羅多次對Twitter是一家媒體公司的說法予以反駁,并堅持稱這項服務只是新面世的網絡流量工具。科斯托羅在今年1月份由All Things D舉辦的媒體大會上表示:“我們并非媒體公司,我們只是涉足傳媒業務。我們分配流量。”
這個立場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多家正在使用Twitter、并認為它并非競爭對手的媒體公司的擔憂。事實上,Twitter希望與媒體公司加深合作伙伴關系。
社會互聯網基金(Social Internet Fund)創始人勞科爾納(Lou Kerner)表示,這還有助于在潛在的監管和法律爭端中立足為一家科技公司。Twitter已經確立了這樣的法律立場,即它對單獨的Twitter消息并不擁有所屬權。這個問題要追溯到5月份,當時紐約一家法院要求Twitter提交一位被捕嫌疑人的信息。
大舉收購
但是,即便Twitter聲稱并不擁有Twitter消息內容,該公司卻不斷收購或擠壓曾經基于Twitter平臺開發產品的公司。2010年,Twitter收購了iPhone客戶端Tweetie的開發商,第二年又收購了桌面客戶端Tweetdeck,隨后收購并關閉了與Twitter形成競爭的客戶端軟件開發商UberMedia。
上個月,開發者的擔憂再次加劇,因為LinkedIn透露它無法在自己的網站上顯示用戶的Twitter消息流。數十名開發者通過互聯網論壇和個人博客表達了他們的不滿,其中一位名叫阿倫懷特(Aaron White)的開發者在博客上表示,他將不再為Twitter開發應用。
阿倫懷特開發的應用程序Proxlet允許用戶過濾特定話題的Twitter消息,并且可以拒絕接收部分賬戶的消息。Twitter聲稱這款應用違背了規定,并在今年1月份突然切斷了這款應用的數據連接。懷特表示:“他們想要控制整個生態系統。如果我現在開發一款第三方應用,我會感到不安全。”
前車之鑒
其他科技公司的命運或許可以揭示控制開發者的努力如何轉化為公司的成功。
2006年,第一款iPhone面世臨近之時,時任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拒絕允許第三方應用運行于這款手機,直到他的助手多次建議之后,喬布斯才改變了主意,但要求對應用程序進行嚴格篩選,并對蘋果產品實施嚴格控制。
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目前已經擁有了超過50萬款應用,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它在推動iPhone成功、支持應用開發行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曾經的社交網絡巨頭MySpace命運與蘋果截然相反,MySpace的沒落也始于2006年,當時新聞集團收購MySpace之后,內部對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的問題產生了分歧。前新聞集團員工透露,當時MySpace高管拒絕放棄對平臺的控制,而當時的新聞集團數字部門負責人、現任雅虎臨時CEO的羅斯萊文索恩(Ross Levinsohn)要求更加開放。
一年之后,也就是2007年,MySpace的競爭對手Facebook宣布開放API,此舉最終推動Zynga熱門游戲《FarmVille》和音樂流服務Spotify等應用登陸Facebook平臺,并推動了Facebook的不斷發展。
但即便在Facebook不斷壯大的今天,它同樣監管著忽視開發者的指責。科恩說:“開發者與平臺之間的關系非常脆弱,Twitter面臨的問題與任何一個平臺發展成熟過程中的問題并無差異。”
推薦閱讀
近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舉辦“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高層研討會”上,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文京在《企業云促進兩化融合》的主題演講中,其中介紹了南方水泥、聯想移動等四個用友企業云的成功案例,吸引>>>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29/14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