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專欄評論 作者:趙福軍)2011年10月5日,中華網投資集團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11日,美國亞特蘭破產法庭批準破產申請,正式進入破產保護進程,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1999年,中華網在全球互聯網第一輪泡沫破滅之前,成為第一家在美國成功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被冠以“互聯網第一中概股”的名號,并成為中國.COM的典型代表。
套用《沸騰十五年——中國互聯網:1995-2009》一書的作者林軍的話說,“中華網上市打開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通向納斯達克之門,當時業界深受鼓舞,后來三大門戶也相繼上市,這絕對有深遠意義。”
提起中華網投資集團,不得不提到葉克勇,此人曾創辦電腦系統公司,并有預見性的在1987年股災之前將公司出售,1995年創辦中華網,不但對內獲得新華社國資注資,而且對外獲得美國在線入股,并再次趕在全球互聯網危機發生之前,將公司成功送上納斯達克,市值一度超過50億美刀。
當然,中華網投資集團也失去了很多成為偉大公司的機會,例如放棄陳天橋、放棄了《傳奇》。
1999年末,陳天橋通過向中華網推介圖形化虛擬社區stame.com,而獲得后者300萬美元注資,當發現《傳奇》網游存在巨大商機之后,陳天橋立刻游說中華網,但后者確判斷失誤。于是2011年,陳天橋與中華網分道揚鑣,中華網按股份留給陳天橋30萬美元,也就是這30萬美金,最終造就了當今盛大網絡娛樂帝國的輝煌。而后來當中華網想進入網游業的時候,為時已晚。
那么作為中國.COM代表的中華網投資集團,最終為何會迷失到不得不申請破產的地步呢?
首先,中華網投資集團持續在概念與資本間游離,充滿了投機性。當年新浪、搜護、網易在納斯達克崩盤期間,流血上市,但挺過危機之后,紛紛或借助門戶廣告、SP,或借助網絡游戲,紛紛走上了成熟穩定的商業之路。而反觀中華網,不但收購了掌中萬維網、17GAME等眾多公司,(以至于業界送葉克勇一綽號——“收購狂人”)而且不斷的通過資本力量分拆充足,以至于最終折騰出CDC軟件、CDC全球服務、CDC游戲和china.com四家子公司,其中三家上市公司,但贏利狀態卻越來越差。但常規而言,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縱橫捭闔,是建立在基礎業務和商業模式的牢固與穩定基礎上的,Google、微軟、騰訊等之所以一年有幾十起資本動作,前提是主業現金流贏收的良性保證,從這點上看,中華網的舍本逐末,過于投機于資本市場,是導致其最終破產的核心原因。
其次,對賭協議引發的法律債務糾紛逼迫中華網投資集團申請破產。2006年11月,中華網投資集團發行了1.68億美元可轉換優先債券,年利率3.75%、2011年到期,買方為12家機構投資者,Evolution Capital是其中之一。中華網投資集團當時發行可轉換優先債券時,與買方簽訂了“對賭協議”:雙方規定,若CDC軟件和CDC游戲不能在2009年11月13日前完成IPO,債券持有者將有權要求公司贖回債券,贖回價格須加上應計及未付利息,利息按2006年11月13日至贖回日支付,懲罰性年利率為12.5%。然而CDC游戲上市最終未果。之后雙方發起法律訴訟,最終中華網投資集團敗訴,被判賠償對方6540萬美元。目前來看,無論是CDC游戲抑或是CDC軟件都沒有能力產生正向現金流來補償對賭協議失敗造成的債務,可以說中華網掉進了資本市場的黑洞之中已無力自拔,不申請破產已別無他法。
國外資本市場可謂“寬進嚴審”,公司治理制度與商業模式存在本質問題的企業,往往能偶憑借概念和資本包裝上市,但上市后就會問題頻頻,遭遇資本市場的“水土不服”。2011年中國概念股在海外資本市場集體遭遇信任危機,截至今年6月份的數據顯示,24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師提出辭職或曝光審計對象的財務問題,19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遭停牌或摘牌。中華網投資集團從輝煌跌倒谷底,正所謂“成也資本,敗也資本”,中華網投資集團的破產,也為中國.COM的上市資本迷失敲響了警鐘。
推薦閱讀
鳳凰傳媒“重大事項”率先細化分紅計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速途專欄評論:中國.COM的上市資本迷失
地址:http://www.oumuer.cn/a/04/20111114/1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