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左川)在通信設備天線領域一度有"小華為"之稱的盛路通信,近來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較為疲軟。最近其成交量萎縮較快,股價已接近公司上市以來的最低價。
記者了解到,盛路通信去年通過收購,目前正在向"北斗"相關市場進軍。而對于業務十分單一、缺乏專利保護的盛路而言,這也會是一場艱難的戰斗。
盛路通信業務單一 缺乏專利積累進軍北斗市場難度大
如果回溯一下就會發現,自盛路通信登陸國內A股市場的那一年--2010年起,其就已經表現出疲態。該公司2010年營業收入為4.08億元,同比略增4.32%,凈利潤不再延續之前三年的增長態勢,僅比2009年增加240萬元至4400萬元。而去年盛路的業績仍然讓人十分憂心:據該公司披露的2011年年報顯示,其營業總收入約為3.89億元,同比降4.72%;營業利潤約1500萬元,大降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200萬元,同比降72.55%。
什么原因導致了盛路的業績連走下坡?按該公司的說法,這是由于通信天線及器件產品種類較多,人工成本上升,研發軟件和設備投入加大使得攤銷與折舊增加,再加上去年收購的兩家子公司業績未達預期等原因導致。
天線產品種類較多,并不代表主營產品類別較多。據IT商業新聞網記者所知,一直以來,盛路通信旗下產品線都十分單一,僅以通信設備所用天線為主。目前其所遇到的窘境,與此有直接關系。例如據盛路2011年中報的數據顯示,天線產品毛利率在2011年上半年時出現了下滑,其中射頻器件與設備下滑最為嚴重,比上年同期減少了6.5%。這直接影響了盛路的盈利。
長城證券分析師王林對IT商業新聞網記者說,盛路此種情況,也與今年全球無線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有關。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信設備業者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說,近年行業進入了蕭條期,像盛路這樣已上市的境況稍好,而同類的許多企業更加艱難。從此番話中即可感覺到,盛路要抬升業績,需要另辟新徑。
從盛路在基站、室內分布天線等產品布局上看,這類產品在國內尚未形成技術壁壘,眾多廠商均參與其中,從盛路近期的業績表現看,其未能從這一細分市場中拼出重圍。對此,安信證券一位分析師曾表示,盛路在這類產品上的利潤壓力將持續存在,如果要增強天線領域的話語權,還需從微波天線入手。
不過,即使盛路在天線領域取得優異成績,并不代表從此就可高枕無憂,除了市場競爭外,盛路在專利儲備上十分薄弱。記者得到的消息顯示,在該公司不到30項的專利中,五項為外觀設計專利,20項為實用新型專利(又稱小專利),并無最關鍵的核心技術專利。
記者也從盛路的一個例子中看到,2009年時,其出口產品中高達七成均源于天線業務。2010年4月底至8月,印度等國家封殺中國設備商,這讓盛路的通訊設備訂單受到了較大影響。在當下國際市場貿易保護主義頻頻升級的環境下,缺乏專利對于產品已出口國外的盛路來說十分危險。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高通首席執行官保羅·雅各布(PaulJacobs)表示,該公司正通過安排替代性生產商等措施“逐步”解決先進智能手機所需芯片短缺的情況。 據國外媒體報道,高通首席執行官保羅雅各布(Paul Jacobs)表示>>>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