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七夕當晚,在中國鐵路博物館,汪峰的FIIL耳機舉辦了一場新品發布會,時隔10個月,這是FIIL耳機的第二場發布會。
成為創業者之后,汪峰的朋友圈自然跨界到了互聯網圈和創投圈,出席這場發布會的,不只有汪峰的好聲音學員,音樂圈的大佬,還有創投圈人士,而沒有到場的各界名人也紛紛發來視頻為FIIL耳機背書,汪峰出生不久的女兒醒醒也第一次“出鏡”,看到女兒,汪峰溫柔地笑了。
FIIL耳機新產品的名字是DIVA,slogan亦是“change for my diva”,這個意為“女王”的單詞不免讓人聯想到章子怡,會后的記者群訪環節,汪峰表示“DIVA作為一款很好的產品,送給子怡當然是一個好的禮物”,“她在美國拍戲,她很開心看到這場發布會的舉辦”。
汪峰說自己這一場發布會的表現明顯比去年那一場好多了。而就在發布會的第二天,8月10日,一篇題為《抄襲和創造:你卻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文章開始在朋友圈流傳,這篇文章出自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智能頭機的創始人朱大偉之手。

到底是FIIL耳機抄襲了vinci智能頭機,還是vinci想要借汪峰的FIIL耳機上頭條?
FIIL耳機究竟是不是抄襲了vinci智能頭機?
這篇《抄襲和創造:你卻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文章第一段就指出汪峰的FIIL耳機抄襲了他們的vinci智能頭機:

Vinci智能頭機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在他們的官方官網入口就赫然寫著“地球上第一只智能頭機”,進入網頁,又有“我是未來本人”這樣的一句口氣不小的宣言。
在vinci創始人寫的那篇“自述”中,他也強調“創造就是創造,Vinci第一天就是為創造而產生”,“我們會一次次創造,不管抄襲者們多么精于心計或者“巧奪天工”,你卻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那么問題就來了,FIIL耳機究竟是不是抄襲了vinci智能頭機?有沒有構成侵權?
Vinci和FIIL雙方都對“娛樂資本論”做了回應,fill耳機CEO彭錦洲說,“如果你們精心的作品遇到惡搞一般怎么處理”,他繼而說“我們連接是藍牙,他們用的wifi和3G,本來就沒什么可比性”,對于FIIL耳機,“我們做的是一個耳機,首先保證耳機的基本體驗,這些基本體驗達到媲美傳統的任何國際大牌”。

(圖:vinci耳機)
Vinci創始人則說“這是原則性問題,他們破壞了vinci開辟的這個新的行業”,在電話交流過程中vinci創始人情緒激動,似乎“眾人獨醉我獨醒”,最讓他意難平的不是大眾沒有給予vinci認可,而是他們把認可給了一個“抄襲者”。
娛樂資本論還聯系到投資了vinci的投資機構的一位投資人,他雖然沒有經手這個項目,但是他說“還是蠻好玩的,就投投看”,關于vinci和fill的產品,他說“頭機和耳機不一樣,頭機可以獨立運作,自己就可以上網,脫離任何一個設備播放音樂”,可以簡單理解為“能裝APP的可聯網的耳機”。

Fill耳機
兩個產品也許可能作為不同的品類各自為戰,但是在朱大偉看來,如果沒有vinci的開創性產品,跟隨者也無從學起。
不過在外界看來,一部分人會認為vinci的做法是為了維護“創造性”,而在另一部分人看來,vinci的做法和碰瓷無異。
雖然進行了三輪融資,Vinci仍質疑不斷
Vinci產品發布于去年10月12日,FIIL耳機第一場產品發布會則是在去年10月20日。
事實上,即便被“抄襲”,vinci智能頭機也并非天才產品,去年這一產品一經發布便飽受爭議,當時的媒體報道是這樣寫的,雷鋒網發表了題為《智能頭機VINCI是怎么侮辱“中國發明”》的頭條文章,指出vinci的幾個問題:
1.vinci就是把手機的板子放在耳機里面;
2.耳機加屏沒有意義;
3.VINCI的產品設計沒有考慮到用戶,wifi輻射帶來安全問題;
4.電池續航能力差。
幾天后,雷鋒網還發了專欄《一個硬件創業者的迷失》,諷刺vinci創始人“一個所謂“連續創業者”,之前的幾次創業經歷都稱不上成功,他現在的狀態像極了一個輸了錢想回本的賭徒,投入的籌碼越多,就越不甘心退出賭局。他最應該做的,是斷開這種連續創業的狀態。”
36氪也發表文章《舊產品相結合搖身一變成新品類,VINCI發布首款智能頭機》,評價vinci“智能不足,浮夸有余”。

針對雷鋒網的質疑,vinci進行了回應,在其官方公號上發表文章《關于那個“迷失的硬件創業者”的現狀》。
Vinci已經進行了三輪融資。關于可穿戴設備的未來,vinci也許有很美好的想象,但是他們目前的產品是否代表了這個未來還未可知。
10個月之后,FILL已經更新了產品,但vinci還遲遲沒有推出新產品。

(圖:FILL新品)
兩家的對比也是在去年就有的,根據36氪報道,在vinci發布會之后,“會后記者群訪環節,當友媒試圖詢問VINCI頭機與“某半壁”所作耳機孰優孰劣時,朱大衛數次強調其觀點‘頭機與耳機不在同一維度,是全新品類。’”
在與娛樂資本論的對話中,朱大偉也談到這些質疑,他以ipod、iphone、MP3、汽車最初的誕生舉例,他說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在誕生時都不被接受,當然vinci的產品存在不完美,但是作為開創了新的品類的事物,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并且與“是否被抄襲”無關。
而他個人因為連續創業者的身份所受到的質疑也和FIIL耳機是否侵權無關。
不過事實上,在vinci和FIIL之前,市場上就曾經有過一款智能耳機,叫做VOW,其創始人是陳戈,陳戈目前是唱吧的首席內容官,而他也曾經是汪峰的經紀人。
他曾經在去年發表過公開信,公開信中寫道:“20號汪峰的耳機也要發布了,我時常想起那一天在五道口酒吧演出完后,我和汪峰坐在街邊小攤喝著啤酒聊音樂聊理想直到清晨;也時常想起為他制作《花火》和《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的日子。做他的經紀人5年,我只告訴他兩次,我相信你,我是你的粉絲,你一定會成功的,不要放棄。”

被“抄襲”的主要是功能性設計?
朱大偉曾對媒體表示,vinci有以下幾個特點:擁有良好的音質,支持WiFi、3G以及本地存儲,能夠實現歌曲推薦、語音操控、觸屏控制等,主要解決戶外聽音樂的問題。
而他們認為FIIL耳機抄襲的點就在于“歌曲推薦、語音操控、觸屏控制”這幾個功能,FIIL昨晚公布的DIVA產品確實擁有這樣的功能。

(圖:兩款耳機功能示范)
這是否就代表抄襲呢?
在智能硬件的專利保護方面,與其他行業存在不同。
滬江法務總監林華告訴娛樂資本論,“軟件實現的功能很多不是靠專利保護,而是軟件源代碼保密。指紋解鎖技術方案有不同流派,而一旦用源代碼保護幾乎沒有可能由第三方獲取。”
“功能不是專利法所保護的,專利保護的是實現功能的方法,如果有一款意念控制的手機,任何手機只要不采用相同技術方案實現同樣功能,都沒有問題。”
也就是專利法只保護實現功能的技術,擁有類似或者相同的功能并不絕對代表抄襲。
這也是朱大偉最感到委屈的地方,因為他們被“抄襲”的主要是功能性設計。
另外,在vinci“指控”FIIL耳機抄襲這件案例中,有一點值得注意,按照vinci的說法,他們是首創,但是FIIL耳機卻也申請了專利。
那么一般情況下,沒有申請到專利的首創者的權益如何保護呢?林華表示,“雖然專利申請都是在產品上市之前做的,因為所有專利都以不公開為前提,公開了就不能申請專利”,但是“如果涉及到抄襲,就算另外一家產品搶先申請到專利,仍然有法定救濟途徑。專利必須是滿足新穎性,只要證明‘抄襲者’的專利技術方案在申請日前已經公開,就可以請求宣告專利無效。”
當然,即便不涉及侵權,抄襲也并非純粹是商業道德層面的,“抄襲完全可能構成違法,比如不正當競爭或侵犯版權。因為這個案件中涉及的是產品,所以涉及版權的可能性很小,構成不正當競爭仍然是有可能的。”
雖然商業推進的過程中會顯示出冷酷性和對于創造的踐踏,但是專利法對于創造性的鼓勵確實毫無疑問的,同時創造性所面對的商業環境越糟,“保護產權才能持久刺激持久的投入”,形成良性的循環。
對比國內外專利保護環境,“海外專利侵權賠償比中國高”,“法律之間差不多,知識產權法都有國際公約規定最低標準,各國之間大多是具體細節的差異”。
目前vinci這邊還未做出具體侵權舉證,FIIL是否抄襲依然不能判斷,但起訴不是簡單的“情感傾訴和渲染”。
接下來就只等vinci和FIIL雙方舉證了。
推薦閱讀
沒想到,又上了頭條。 昨天,一則不雅視頻在微博上瘋傳,矛頭直指《中國新歌聲》導師汪峰極其戰隊女學員徐歌陽。隨后,汪峰發布聲明,稱視頻傳播者系而已造謠誹謗,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汪峰FIIL DIVA耳機陷“抄襲門” Vinci真委屈還是蹭頭條?
地址:http://www.oumuer.cn/n/erji/1606.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