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造自行車、電動車的元年里,我已見過為數不少的單品,比如在 TechCrunch 國際創新峰會上海站亮相的小牛電動車以及各類碼表、騎行 APP。
和軟件一樣,研發一款硬件時也要提前設想到使用場景,人群定位。還是以小牛為例,無論官方如何強調設計,在我看來,拋開智能部分,它的外觀與普通電動車并無明顯區別。選擇主流設計也與電動車品類定位的大眾用戶更為匹配。

前段時間,我接觸到了一款名為“ Begin One ”的混合動力自行車。混合動力是指,其能感知騎行者的動作狀態,在腳蹬時電力系統才會助力,避免“一把沖出去”的體驗。關掉電力系統后,Begin One 就與普通山地車并無兩樣了。
配置

電池采用松下三星電芯,1 瓶礦泉水瓶大小,重 1.237Kg,官方稱續航為 45 公里,時速可達 25KM/H 機身采用純黑、純紅設計,航空鋁合金材質、涂膜亞光烤漆配有碼表,可以顯示里程、速度等控制系統方面,采用低功耗的雙核處理器,官方稱其相應時間為毫秒級此外,其采用了 FWVC 矢量控制算法,官方稱,在驅動電機過程中可以保證良好的靜音效果,并能在啟動和變速時實現柔性體驗等
功能

Begin One 的智能主要就體現在腳踏動力和混合動力切換時帶來的良好體驗。至于其他的防盜、導航、音樂播放等功能并未加入,其創始人尹響林這樣解釋,“我們也了解防盜是用戶很關注的問題,但是盜竊無法杜絕。我們也在研究如何減少這種事情發生,會在后續的新品中加入。”Begin One 也沒有推出手機 APP 操控功能,尹響林說,之前曾經做了幾版 APP,但還是想要先做一款用起來很舒服的車,后續再考慮加入有趣的功能,“所以我們就把 APP 包括數據互聯的功能減掉了。8 月的新品中可能會加入。”
作為早期版本,Begin One 主推一項功能,化繁為簡從解決用戶體驗入手是很好的切入點。只是它會獲得用戶的認可嗎?我曾分析過,就目前而言,智能自行車走大眾用戶是沒有市場的,因為這類群體多購買區間在 800~2000 元,初創公司很難將產品做到低價并兼顧逼格。Begin One 選對了人群,3499 元的眾籌底價相比于同類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售價頗具優勢。
它的問題在于品牌的塑造:用戶為何不買 MARMOT,而買 Begin One?拋來性價比不談,它最大的賣點“動力切換”或許也會制約其發展。騎行愛好者會喜歡在某一場景能夠幫助“省力”的設備嗎?如果這是“核心”痛點的話,未來新版本的引入一定會是錦上添花。
本期文章由可穿戴設備小樂為您翻譯閱讀,同時也感謝勵志的句子小編的大力配合。如果您對于智能家居和平衡車還有更多興趣請點擊藍色字體穿越把!
推薦閱讀
DIY難度:★★★★★(困難) DIY技術:★★★★★(困難) DIY煩度:★★★(中等) DIY用時:得看個人基礎了,我花了很久很久的時間才立起來 小車的整體組成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Begin One 智能山地車可以在腳踏動力混合動力間切換,然并卵?
地址:http://www.oumuer.cn/n/che/915.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