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的最后一天,央行發放了第三批牌照,獲得牌照的共有60多家企業,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第一財經日報》昨日采訪獲悉,此前一直惴惴不安的百聯等商家重啟通用卡功能,而斯瑪特卡、雅高E卡等有外資背景的通用卡依然陷入了難以申請牌照的尷尬中。
重啟通用卡功能
在兩輪等待后,百聯終于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12月31日,此前一直沉默不語的百聯有限公司興奮地宣布,百聯集團旗下的安付寶商務有限公司已經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多用途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非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許可。
此前,百聯一直很郁悶,其發行的聯華OK卡原本可以在百聯體系內和體系外使用,但因為央行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發牌名單上均無百聯,這讓百聯從數月前開始停止了聯華OK卡的通用卡功能,轉為百聯體系內卡。這給百聯帶來不小損失,據聯華OK卡發行方百聯電商旗下子公司安付寶公布的信息,截至2011年7月底,因支付業務形成的備付金余額約為9.41億元。有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出,聯華OK卡每年的銷售額可達40億~55億元,自從聯華OK卡變成體系內卡后,其銷量同比下滑了20%~30%。
此番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百聯高調表示立即恢復通用卡功能,自安付寶公司獲得牌照之日起,百聯電商原多用途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特約商戶結算將根據央行的規定轉入安付寶公司。安付寶公司現有自營預付卡銷售網點15個安付寶多用途預付卡可以在原OK卡特約商戶和安付寶特約商戶共計13000多家門店和百聯E城和網站等渠道使用。
除了百聯外,農工商的便利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杉德支付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申通等都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連非零售領域商家也通過牌照申請來角逐商業支付市場。錦江國際方面透露,錦江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剛獲得央行發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合資卡何去何從?
正當大量申請企業歡欣無比地獲得牌照時,也有一些商家處于尷尬的灰色地帶。這些發卡商家的共同點就是具有外資背景。最為典型的就是斯瑪特卡、雅高E卡等。
本報了解到,上海斯瑪特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是由中方股東杉德銀卡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外方股東ONCARD International Limited共同出資成立。雅高E卡則有法國雅高集團的資本背景。
這類具有外資成分的發卡企業一直都沒有出現在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上。
“就是因為他們的投資方背景,使得他們無法向央行申請。”長期從事金融領域研究的余先生透露,中外合資企業沒有資格向央行遞交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申請,因為他們從性質上來講不屬于央行管理范疇,中外合資企業應該是向國務院方面進行申請,然而國務院方面目前還沒有明確有關對具有外資背景的發卡企業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規則以及流程細則,這就讓這些企業申請無門,成為“無人管的小孩”。
對此,斯瑪特方面表示,截至目前,按照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其可依法開展各項預付卡業務,運營一切正常。持卡人與特約商戶均可依照其公司的約定行使消費及結算權利。今后,其仍將積極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合規開展經營活動,若有任何重大經營變動或調整,將在第一時間對外公布最新情況。
在此敏感時刻,斯瑪特能做的就是盡量遵紀守法。根據《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要求,斯瑪特記名卡面值不超過5000元,不記名卡面值不超過1000元。
記者從歐尚、OLE高端超市等連鎖商家獲悉,由于斯瑪特一直處于無法明確獲得牌照的灰色地帶,因此超市曾一度暫停斯瑪特卡的使用,但鑒于斯瑪特卡發行量實在太大,所以目前恢復了使用,超市更傾向于使用的是聯名斯瑪特卡,比如歐尚、家樂福等都與斯瑪特發行過聯名卡。
“普通斯瑪特卡是消費者先將款項給斯瑪特,產生消費后,再由斯瑪特在賬期內放款給商家,可一旦斯瑪特出現任何問題,就會影響超市方的收款,這種方式有一定風險。而聯名卡模式是所有預付卡款項先進入超市方,在發生消費后再由超市方將傭金放款給斯瑪特,因此聯名卡模式對超市方有利。”一家外資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因此,對斯瑪特來說,政策的不明確會影響其普通卡的發行,可是聯名卡由于使用范圍狹窄,銷售量并不會很大。
余先生指出,除了斯瑪特卡和雅高E卡之外,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的中銀通支付卡也很尷尬,該卡由中國銀行、中國銀聯和中銀信用卡公司共同組建,但其中由于有港資成分,因此也一直未獲第三方支付牌照,但該卡本身相當于借記卡作用,究竟其是否需要第三方支付牌照很難界定。
有坊間傳言稱,由于對于中外合資企業的牌照發放政策不明朗,因此斯瑪特有意低價出售公司。但斯瑪特方面并不承認有此事件。有業界人士分析,如果斯瑪特出售公司,會很難找到接手方,因為對預付卡企業來說,最有價值的是牌照,斯瑪特難以獲得牌照是致命傷。有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斯瑪特發卡量已達1000多萬張,假如其一直無法明確牌照事宜,始終蘊含風險。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zifu/20120208/2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