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黃光裕出事后,有關國美遭經銷商索債、私募注資國美、陳曉欲套現閃人等傳聞接連不斷,無不暗示國美缺錢了。隨著貝恩下嫁國美一事的塵埃落定,至多近30億港元的“陪嫁”將暫時遏制國美資金鏈緊張的傳言。
為了配合國際化私募巨頭的青睞,國美股權激勵計劃應運而生。雖說是為了日后國際化路線做鋪墊,但危急時刻籠絡人心的色彩并不見少。
如果消息可靠,包括部分大區老總在內的管理層均有被“獎勵”的機會,經過多年打拼后,“黃氏家族”這扇向管理層敞開的獎勵大門絕對是千載難逢的。
股權激勵的誘惑力十足,同時也充滿殺傷力。回顧歷史,“股權激勵”用“成”、用“敗”的并不少見,股權激勵儼然已經成為民族企業壯大、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如何能真正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又不為企業埋下定時炸彈?
激勵對象獲取股權的資格以及激勵對象相應權利的行使條件才是關鍵。獎勵掌握企業核心機密以及對企業未來發展有附加值貢獻的管理者,量化考核標準,理性制定業績目標等。
以國美現在的處境,“家族制”經營已經被渲染得過于濃重,其本身的市場潛力已經被淡化,在不少人眼里,黃光裕的成敗似乎決定了企業的命運。事實上所有的企業都離不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千萬別做表面文章,讓企業的股權激勵看上去華而不實。畢竟,只有企業和員工利益最大化才能真正實現共贏。
推薦閱讀
60年前,全世界范圍內,很少有人用得上多少家電,雖然冰箱空調洗衣機已經誕生,即便有用上的,無一例外都是洋品牌,而中國,剛剛解放,人民的溫飽尚成問題,可以說,對洋家電連崇拜的資格也沒有; 30年前,中國剛剛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美股權激勵計劃 掀起股權激勵的蓋頭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