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門診樓變頻多聯空調設備及其安裝”項目的投標中,報價1707萬元的格力空調敗給了報價2151萬元的廣東石油化工建設集團。為此,格力將廣州市財政局告上了法庭。此事引發了輿論的軒然大波。來自央視《新聞1+1》11月3日的報道說,在前一天的庭審中,廣州市財政局的幾名工作人員居然對格力空調代理人發表的辯論意見不停地發笑。
格力狀告財政局可笑嗎?
在企業與政府之間地位不對稱的背景下,也許吧。不光是財政局的幾名工作人員,連財政局局長也認為可笑。據《新快報》11月4日報道,針對格力空調的訴訟,廣州市財政局局長張杰明笑言,格力借此向政府施加壓力,再借媒體炒作,倒是省了幾百萬廣告費。他說,廣州市財政局對政府采購中心只是負責監察,格力事件業務上與財政局并無關系。好了,既然政府采購中心與財政局無關,這是否意味著訴訟結果已經明朗,訴訟行為注定是可笑的?
盡管法庭規定旁聽者不能發出聲音,但這些人還是肆無忌憚地笑了。現場采訪的記者描述他們的笑是 “嗤之以鼻”、“不屑于顧”的笑。我想,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經預知到了審判的結果,認為格力空調代理人的雄辯注定是浪費口水。
在 “潛規則”暗流洶涌的當下,企業競標報價過低,未必有優勢,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難免顯得可笑。在格力事件中,至少根據目前公開的新聞信息可以判斷出是非對錯來:一個是專業生產空調的名牌企業,另一個從企業名稱來看,與家電生產沒有任何關聯;一個報價偏低,另一個報價卻高出前者400多萬元。然而格力落選,僅僅是標書上出現了文字差錯么?采購中心寧可損失納稅人的400萬元,也不愿依法給格力一個改錯字的機會?如果格力真的相信采購領域中“只選貴的不選對的”江湖傳言,從而喪失原則地抬高價格,那么我們倒要問問,究竟誰更可笑?更可悲?
放眼全國,企業競標失敗而狀告政府,本身就是罕見的。不是企業對招標結果個個都心服口服,而是他們來年還要跟政府做生意,不好撕破臉皮。格力空調要做出頭鳥,難免遭遇冷嘲熱諷。
其實我多少也相信,財政局長所指的 “炒作”嫌疑對格力可能是存在的。但這又能說明什么呢?這樣的炒作至少不是惡意的,甚至在實際上還有一定的公益性質。它在進一步地警告政府,要珍惜納稅人的錢,政府采購要想平息爭議和訴訟,就得完全公開透明。
從這個意義來講,格力劍指政府的動作不僅不可笑,反而值得提倡。如果企業不服政府招標結果,而個個都像格力那樣較真,也會倒逼政府采購越來越透明。
推薦閱讀
中標家電下鄉讓不少企業駛上了開拓農村市場的“快車道”。不過,要繼續享有這種政策優勢,中標企業可能需要更多的勤奮與謹慎。 昨日,財政部、商務部發出《家電下鄉中標企業考核及管理辦法》,其中自明年1月1日起實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格力狀告廣州財政局究竟誰更可笑更可悲?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