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低價投標落選怒告廣州市財政局。網友質疑政府采購不透明、招標有黑幕,要求公開評審專家名單等。廣州政府采購中心有關負責人稱,不公開評審專家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保密評審專家身份有利于公正招標。格力對此回應,不公開評審專家怎知無利害關系。(11月5日 廣州日報)
沸沸揚揚的“格力案”發展至今,越來越像剛剛平息的3.6億元福彩大獎風波——評審專家就像那位神秘的中獎者,公眾都依稀感覺到了他們的存在,至于其在這一系列公共事件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卻無人能知,有關部門更是對此諱莫如深。公眾想要仰仗他們揭開籠罩在心頭的重重迷霧,實在是無異于癡人說夢。
我之所以將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不僅是因為兩件事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神秘人物,更是因為公眾質疑的焦點原本不在于這些神秘人物,只不過事態的發展使得公眾將揭開蓋子的最后希望寄托于他們身上。不難想像,如果搖獎過程能夠給人以足夠的信任,有多少人會去在意誰收獲了巨獎?如果政府采購足夠透明,誰又會在意幕后坐著怎樣的評審專家?
令人遺憾的是,面對公眾對程序的質疑,無論福彩中心還是廣州市財政局都無一例外保持了沉默,待到公眾另辟蹊徑將質疑的焦點轉移到神秘人物的時候,他們卻不約而同地搬出權威規定予以迎頭痛擊——河南的依據是《彩票管理條例》,此番廣州則搬出了《政府采購法》。在一個法治社會,如此“依法還擊”一舉無疑擊中了公眾的軟肋。
政府采購素有“陽光下的交易”之稱,因其巨大的購買力而備受公眾關注。毋庸諱言,政府采購中“不買對的,只買貴的”之類的黑幕不時傳出,如果說曾經的傳聞夾雜了些許主觀臆斷的話,此番格力空調現身說法對公眾來說無疑更具說服力——政府采購的具體細節通常只有需求單位、采購中心、供應商三方知曉,公眾很難一窺究竟,格力空調作為供應商自曝內幕,無異于一枚重磅炸彈,這實際上也是公眾力挺格力的關鍵所在。但是,面對格力空調的直接對話,官方回應卻顯得缺乏足夠的說服力——除了一句莫須有的“格式問題”之外,再無只言片語。如此論調,何異于當初福彩中心的“真實性毋庸置疑”?問題的關鍵是,公眾所質疑的恰恰是那“毋庸置疑”的問題。
實際上《政府采購法》對政府采購流程已有詳盡規定,其中不僅強調“政府采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同時要求“應當符合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格、采購效率更高、采購質量優良和服務良好的要求”。對比之下,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是否已經做得很好了呢?
即使我們無法寄希望于法律增添公開評審專家名單之類的內容,起碼應該使公眾看到其有足夠的威力確保政府采購過程本身的公開透明,以及違規者所理應承擔的責任追究。這不僅可以更直接地保護評審專家“公正獨立、不受干擾”,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捍衛政府采購本身的公信力——“陽光下的交易”原本就不該如此怕光。
推薦閱讀
前不久,三星旗下一款雙開門冰箱由于在韓國發生“自爆”事件,隨后宣布對該品牌雙開門冰箱實施全球召回,其中,中國市場有六個型號的冰箱在召回之列,預計總量為32000臺。這是國內冰箱行業首次因產品出現安全問題而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趙志疆:誰是格力案中神秘的中獎者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