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來看,中國彩電業正在焦急地尋找新的產業發展路徑,傳統液晶、LED液晶、等離子不同的顯示技術正在角力爭搶進入消費者的家庭。筆者認為,無論是哪種顯示方式,對國內企業來講都必須更加注重產業的深度和廣度,著眼于構建穩固的抗震性產業結構,否則僅是一種虛假的繁榮而已。
從產品發展歷程來看,不同顯示的技術先進程度與綜合經濟性決定著發展規模與速度,在這個坐標系中,產品為消費者提供的綜合價值越大,進入消費者家庭的速度越快、規模越大。先進的技術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動著產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而產品的經濟性左右著產業的普及程度,也就是說,總體經濟性的高低是產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平板顯示時代,彩電市場告別CRT時代的單一角色的特點,呈現出傳統液晶、LED液晶、PDP以及未來OLED分庭抗禮的格局。每種顯示方式各有優勢,這種市場上的技術爭奪本質上是爭奪顯示方式商業位置的市場戰。除OLED外,其他顯示方式正加速進入經濟性的軌道。據預測,2010年LED背光面板出貨量占整體市場的比率將提高到44%。LED電視因其技術優勢越來越成為強有力的市場替代者。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前國內LED液晶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芯片、材料等關鍵部品仍然受制于人,在以LED電視為競爭主體的“后液晶時代”,中國彩電企業恐再次陷入外資企業的“產業圈套”。統計數據顯示,在應用LED相關專利的國家中,日本占全球相關專利的27.9%,而中國僅占9.34%。中國企業的專利基本上集中在LED封裝以及LED應用等中下游產業鏈,芯片制造專利大部分被國外企業所掌握。也就是說,在LED電視大行其道的時候,外資品牌將成為最大受益者,而受制于核心技術等關鍵要素,中國彩電企業將難以在新一輪的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
從這里來看,LED液晶電視更像是外資企業拉開與中國企業技術差距、保持產業控制優勢的一枚重要棋子。因為,當前中國彩電業的技術能力正在快速提升,特別是多條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籌建、投產,都將極大提升國內彩電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經濟性決定產業規模的時期,中國彩電企業的產業優勢正在逐步追趕日韓企業。在這種情況下,LED液晶電視登上市場的舞臺,這將極大消解我國彩電產業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產業優勢。
事實上,顯示技術的更新只是彩電產業的發展主線之一,另一條主線是彩電產品與互聯網內容的融合。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說,未來彩電產業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實現軟硬一體,通過軟件、內容等“軟實力”實現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就像索尼一樣,通過控制內容影響并掌握內容的格式標準,同時利用內容格式標準來確定硬件的技術標準,從而開創新電子時代下的競爭模式。
筆者認為,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講,如何實現技術能力與經濟性的雙向提升是個必須平衡的二元命題。無論顯示技術主線還是內容主線,彩電產業要發展必須要有產業的深度和廣度,如果技術能力、經營方式不做徹底改變,不但依然是新型顯示技術的旁觀者,更無暇顧及今后內容運營帶來的挑戰,這應該是我們彩電企業在新的一年必須考慮的戰略問題。
推薦閱讀
韓國電子業巨頭三星近期做了一個決定:在全球停止使用8英寸芯片生產線生產存儲類(DRAM)芯片,同時意欲將該公司擁有的12條8英寸及以下尺寸芯片生產線轉讓。 三星是全球最大的DRAM芯片制造商。知情人士透露,三星已與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LED電視給國產彩電競爭力帶來了什么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