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商務部、財政部聯合做了第5輪家電下鄉中標產品的公示。根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國家大幅度提高了此次家電下鄉產品的最高限價(提價幅度為25%至75%),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準,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并允許各省區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
作為國家拉動內需的一項重要政策手段,新一輪家電下鄉覆蓋面再次被放大。家電下鄉政策始于2007年底的3個試點省份,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鋪開。統計顯示,2009年,系統登記銷售量3450萬臺,銷售金額647億元,發放補貼金額75.4億元。毫無疑問,逐漸擴大范圍的家電下鄉對拉動農村消費、提高家電企業的銷售收入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也不可否認,家電下鄉所帶來的各項增長,都屬于政策主導型的“輸血型”經濟特征。如果將“輸血管”拔掉,中國家電企業是否還能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獨善其身?在全球經濟企穩之后,中國家電企業是否還能堅強地面對國際對手施出的連環競爭策略?就像經濟學界定義“今年將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重新布局的起點之年”一樣,中國家電企業也應徹底轉型了,只有這樣才能在“后危機”時代的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權,而家電下鄉則可以成為其轉型時最大的助推器和避風港。
2月2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7%;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0.7%;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5.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7.9%。經濟學家稱,中國經濟面基本健康,但經濟企穩回升主要依賴投資拉動和政策支撐,因此會存在一些隱患,比如危機中采用的一系列舉措使市場流動性過剩,銀行貸款更多地流向房地產和資本市場,形成了一定的“泡沫”風險;再比如企業內部生產動力不足,外延型、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續。
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并未完全企穩,我國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短期不可能恢復,去年我國出口下降16%,今年預計增長8%;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猖獗,而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達60%,29.9%產品出口,過分依賴國外市場。今年,國家不得不繼續采用政策拉動的方法,將經濟增長的重點放在擴大內需上。只不過,先前由政策拉動所造成的經濟隱患,已經讓經濟學界有了“防患于未然”的意識,他們已經將今年定義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年”。
在這樣的經濟大背景下,中國家電制造企業的轉型也就變得理所當然和迫在眉睫了。中國家電制造業在出口方面正受到嚴重打擊,2009年,中國家用電冰箱出口量同比下降4.86%,家用洗衣機出口量同比下降6.12%,家用空調出口量同比下降25.61%,家用電熱水器出口量同比下降29.38%。中國彩電出口2009年雖然出現了銷量同比11.96%的增長,但是銷售額卻只增長了2.22%。而且,彩電出口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全球液晶電視制造正逐步向中國大陸轉移,日韓品牌在中國大陸生產、返銷日韓市場的產品數量越來越大。
這種出口形勢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還未得到明顯改善,大多數制造企業的反饋是在本應是出口接單旺季的12月份,出口增長卻并不明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高級商務專員于治璞預計2010年的出口形勢應不會太好,他認為,歐美國家的“托市”、“救市”政策減緩了經濟大環境的惡化速度,但是目前很多國家政府都表示2010年將減小“救市”力度。
最重要的是,中國家電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競爭力,并未達到與國際品牌完全平等競爭的水平,出口產品多集中在中低端,這從彩電出口額與出口量增幅的差距中就可窺見一斑。而且在大多數的家電企業出口數量中,自主品牌出口僅占15%左右,有的企業甚至完全貼牌生產。事實上,在瘋狂享受家電下鄉帶來的業績彌補時,中國家電企業與國際競爭對手之間的真正差距,并沒有大幅縮小。
擁有惠而浦、美泰克等6大國際品牌的惠而浦,2009年仍以9.1%的市場份額穩居2009年全球白色家電 (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及小家電等生活電器市場)占有率榜首。在全球液晶電視領域,三星、LG、索尼三者出口量所占的市場份額已經高達40%左右。中國液晶電視垂直產業鏈剛剛涉及到核心液晶面板的制造,可是當2011年正式建成投產時,日韓品牌可能就已經轉到了OLED這類替代液晶的新型顯示產品上了。不只是液晶電視,中國白電的完整產業鏈也未完全實現,比如洗衣機的核心部件電機、變頻空調的核心部件壓縮機仍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
中國家電制造業并沒有完全形成有序的產品技術創新能力,這其中關鍵的原因在于,中國家電制造企業還沒有找到能夠支撐其持續創新的管理架構和商業模式。2009年初,海爾提出了向服務業轉型的理念,但能否在市場中得以實踐還需要時間的證明。這一年,中國彩電廠家推出了互聯網電視,試圖尋找向內容要利潤的“蘋果式”商業模式,但可惜走得并不徹底,內容沒有成為盈利點,而是成為了電視的增值服務,這與新建商業模式的理念大相徑庭。
經濟學家吳敬璉在為中國經濟轉型指出的4條路中,有一條路就專指制造業:推動現有制造業的產業鏈向研發、設計、品牌營銷、供應鏈管理、售后服務等具有更多附加價值的環節延伸。
在后危機時代,中國家電制造業應該轉變發展方式。家電下鄉的作用不應僅僅是拉動內需,更重要的是幫助中國家電企業獲得根本性轉型的助推力。那些想靠家電下鄉撈一把、內在競爭力卻裹足不前的企業,終將隨著政策拉動產生的經濟“泡沫”的破滅而破滅。那些借家電下鄉將渠道鋪設到農村市場的企業,是時候思考經濟危機之后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近年來,二手家電市場交易不斷升溫,“錢景”一片光明。價格便宜、實用使二手家電得到部分消費者的追捧,特別是打工者、學生族,已經成為二手家電市場消費的主要群體。在虎年年初,中國政府決定加碼“以舊換新”推進力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下鄉幫助中國企業獲得轉型助推力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