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后,珠三角出現用工荒,家電業是否還會繼續大規模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我們認為,家電產業的全球轉移過程是不會停止的,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在全球家電制造業中占據最為重要的地位。
家電產業轉移的驅動力量:成本與需求
我們認為,家電產業全球轉移的主要驅動力量有兩個:成本與需求。一般來說,在這兩方面都有優勢的地區才有能力成為家電制造大國。事實上,任何制造業的全球轉移方向都是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同時,需求也是家電產業全球轉移的重要因素。
家電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與原材料成本。各國的人力成本差異較大,會隨著經濟發達程度而提高;原材料成本包括大宗原材料和零部件,其中零部件成本會隨著產業鏈配套和規模經濟而下降。
需求是促進家電產業全球轉移的重要因素。當一國的家電需求迅速增長,無疑會帶動本地化生產,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潛在需求大,才會有產業鏈配套的發展,進而降低成本。
一般來說,缺乏本地需求的產業轉移是難以長久的。但這也有例外,例如韓國企業憑借技術和全球化舉措,始終保持了家電產業的活力,迄今為止仍然較少采取OEM的方式將國內需求轉移出來,仍然保持了相當可觀的家電產量。
家電業不會從我國轉移
春節之后,珠三角出現用工荒,是否折射了國內勞動力的低成本時代的終結?家電業是否還會繼續大規模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近期發生的貿易摩擦和部分OEM訂單轉向東南亞新興市場國家的現狀,加劇了對家電業再次大規模轉移啟動的預期。我們認為,家電產業的全球轉移過程是不會停止的,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在全球家電制造業中占據最為重要的地位。
所謂用工荒不過是工資水平需要提升的標志,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勞動力不足。我們認為,即使人力成本繼續提升,短期內對競爭力的影響也不是太大。
在我國家電成本當中,人力成本大約占總成本的2%-5%,即使人力成本提升50%,總成本的提升幅度為1%-2.5%。這樣的幅度遠比匯率變化或者運輸費用的變化要小很多。
我國的制造業工資水平仍然是較低的,僅比印度高出較多。目前印度家電生產規模較小,基本為外資掌握,中國企業也已經開始進入。
我國的產業鏈配套和基礎設施條件非常好,各項政策較為穩定。在很長時間內東南亞其他國家都難以積累這樣的產業鏈和基礎設施。
我國的家電需求依然旺盛,為國內家電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內家電及上游企業持續擁有較大的市場基礎,能夠維持較大規模與較低成本,并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如今的家電業規模與以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規模效應體現得非常顯著,其他地區想要超越這種成本競爭力需要更長的時間。
投資建議
2月1日-2月28日,上證指數上漲2.10%,家電板塊上漲7.72%,跑贏大盤5.62個百分點。
本月行情的特點: 上月跌幅達15%左右的白電龍頭格力、美的和海爾明顯反彈,漲幅達8%-10%,但尚未回到年初高點。我們認為,格力的樂觀信息披露、即將到來的年報行情超額收益的預期是資金重新配置家電板塊尤其是家電龍頭的關鍵原因。
洗衣機行業的小天鵝與合肥三洋短期漲幅較大。根據排產計劃,接下來幾個月這兩個公司的銷售額還會有較高增長。
3月我們繼續期待年報行情的展開。從已經披露預告的公司來看,年報行情對于家電行業確實是有效的,尤其是年報超預期的影響更為顯著。
我們確信家電板塊2009年年報業績較好,目前披露的業績快報都超過我們之前的預期。目前家電板塊估值水平仍然較低,預計在年報行情中將有較好表現。
推薦閱讀
今年,家電行業的兩會代表、委員,在關注自身產業升級、發展轉型的同時,更關注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特別是在經歷2008年底發生的那場全球金融危機后,家電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環境的支持,更離不開一個穩定、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珠三角民工荒現象不會引發家電產業轉移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