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第107 屆廣交會一期采購商到會人數和出口成交量均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但尚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相當多的參展企業表示,目前的成交增長只是恢復性增長,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多重壓力之下,企業陷入接單困擾,不敢輕易接長單。提價現象在以機電為代表的多個行業都較為常見,與此同時,更多企業尋求創新升級以突破“價格困局”。
一期成交量恢復性增長
尚未恢復到危機前水平
第107屆廣交會第一期于4月19日結束。據廣交會新聞發言人陳朝仁介紹,本屆廣交會一期境外到會采購商共計104169人,比去年秋交會增長13.3%;出口成交171億美元,比去年秋交會增長9.8%。
雖然一期采購商到會人數和出口成交量均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但與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春交會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尚未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盡管一期到會境外采購商比去年秋交會增長13.3%,但比2008年春交會下降2.5%;其中歐、美、日采購商比去年秋交會下降3.5%,比2008年春交會下降22.4%。
與此同時,一期出口成交額雖然比去年秋交會增長9.8%,但比2008年春交會下降19.3%,其中對歐、美、日等傳統市場下降31.7%。單就機電產品而言,與2008年春交會機電產品成交的168.2億美元相比,本屆的成交減少了21.1億美元。
陳朝仁說,從統計數字看,本屆一期采購商到會和成交的總體繼續向好,外貿復蘇的態勢得到進一步確立,但尚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按可比口徑,一期到會采購商與創歷史高峰的2007年春交會相比,下降8.1%。一期出現的積極變化,主要是預期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以及補充庫存等短期因素的拉動,外需尚未完全恢復。尤其是歐美到會采購商與去年秋交會相比不升反降,對下半年的走勢尚難判斷。
企業遭遇接單困擾
擔憂“三率四價”
從一期情況看,企業普遍反映目前外貿出口仍面臨較多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對后勢發展謹慎樂觀。相當多的參展企業表示,目前的成交增長只是恢復性增長,由于擔心匯率、成本和政策變動風險,以及貿易摩擦的增多,他們還不敢放手成交,不敢輕易接長單。
事實上,由于國際買家出于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最近不少客戶都集中性地下單,特別是部分美國客戶一下就是一年的長單,且都是那些原材料消耗大的、附加值較低的產品。目前,他們所有的工廠上半年生產計劃都已經安排得滿滿當當。作為出口商,他們接下這種訂單,雖然占領了市場,但極可能付出利潤下降的代價。
綜合來看,企業面臨的多重壓力可以總結為“三率四價”,其中“三率”指人民幣匯率、存貸款利率、出口退稅率,“四價”指原油價格、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價格、出口商品價格。眾多因素的疊加,使外貿企業備受接單困擾,對當前是否該接長單、能否提高報價十分為難。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一些企業在洽談超過半年以上的長期合同時跟客戶協議,只要匯率變動超過某一比例,產品售價將自動進行調整;也有部分企業表示,當他們將匯率因素考慮進去簽訂合同時,有些客戶就不愿接受,這讓他們很無奈,有時不得已只好放棄訂單。
原材料價漲逼高產品價格
企業被迫創新升級
除了匯率因素,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企業的另一大心病。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上漲,包括銅、鐵、鋁、煤炭、礦石等多種重要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帶動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倒逼不少企業提高價格,尤其機電產品定價出現較大的漲幅,建材、機械、五金工具、電子及家電等我國重要機電產品出口商均深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困擾。
在價格困局下,很多企業被迫創新升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相比之下,有自主研發能力或高附加值的產品受匯率變動的沖擊確實較小,利潤空間的增加也使它們更能抵御成本上漲的壓力。本屆廣交會上新能源概念產品大行其道,就是這一趨勢的最好體現。
推薦閱讀
互聯網電視在國內自推出以來,就遭遇政策不明朗的尷尬。而今,隨著廣電總局監管政策的明朗,被國內彩電行業視為轉型良機的互聯網電視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互聯網電視,就是可以通過電視上公眾互聯網。”這是家電賣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廣交會一期成交恢復性增長難掩價格困局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