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的手機,999元的特價空調,1499元的滾筒洗衣機,2999元的40英寸液晶電視……3C家電行業,價格戰這一使用了30年的競爭武器,今年旺季銷售剛啟動,便開始在各地市場上瘋狂地上演著,而且大有愈演愈烈,涉及領域越來越廣,降價幅度越來越大,參與廠商越來越多之勢。
對很多廠商而言,所謂價值戰,所謂品質戰,所謂轉型高端,關鍵時候沖銷量,還真的不如營銷前輩們傳下來的,屢試不爽的價格戰法寶奏效。不過,我寧愿希望這只是五一旺季前的一種非常態促銷,但愿殘酷的價格消耗戰,終于有一天真的不再是死灰復燃。
事實上,向前回顧這家電產業在中國普及發展的這30年,在技術、品質、品牌、服務等乏善可陳的背景下,價格戰歷來是銷售市場所向披靡的公開武器,特價策略永遠都是家電營銷精英們的最愛,打動消費者的殺手锏。“利潤靠上量、銷售靠促銷、品牌靠廣告、技術靠模仿”,行內前輩早已總結出,中國家電業這經典的“四靠”理論,讓整個家電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尤其是家電消費者,長期處于焦慮和煩躁狀態,而這一切首先拜價格戰所賜。
按說長期在價格戰場上大打出手的廠商也明白,價格戰多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長期使用特價機的消費者心里也很明白,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但是心理價位上的權衡比拼,總是讓人平靜不下來。有句流行語不是說么,跑不過劉翔不要緊,要跑過CPI;賺不賺錢不要緊,關鍵要維持住生產和經營運轉;同樣的電視機微波爐,隔壁家花的錢比咱家少,面子事大。如此周而復始,特價機從此陰魂不散。
如果說去年的市場不景氣,讓家電廠商們感覺到適時升級轉型,完全有助于企業追逐利潤的運營核心。去年度各廠商銷售業績格外亮麗,也明確昭示了高端轉型確實能帶來豐厚利潤;而放棄價格戰,也并沒有被市場和消費者所拋離。但是在今年海外市場回暖,外貿訂單紛至,內需市場利好政策頻出蛋糕繼續擴大,這價格廝殺戰反而勝似往年,確實讓人擔心。
如今的消費者似乎也不如以前那樣,只關注價格了。講究個性化品質享受,而不是簡單功能的使用,可能是新時期家電消費的更主流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電廠商重新祭起價格戰,沖擊對手的話會犧牲利潤,沖量的話會影響品質售后。其結果很可能是既難以贏得市場,也拖累多年苦心經營的品牌價值。
更何況,目前各3C家電品類,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電視空調冰洗,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未必是經營業績和利潤最好的。很多國內廠商動轍宣稱打敗了外資品牌,殊不知,很多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可能沒以前那么大了,但是利潤卻是錄得持續的增長和無限的擴大。那些被國內廠商搶過去的市場,多半是尚不成熟或者有待開拓的低利潤市場。外資才不傻呢,等你這邊廂費盡心思把農村家電消費市場培育開了,其憑借品牌和品質優勢大張旗鼓地進來分得杯羹,試看屆時國產品牌的先發優勢還能扛多久。
推薦閱讀
4月22日,記者從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暨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上獲悉,為推動互聯網電視的健康發展,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組織骨干彩電企業,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三網融合、加快互聯網電視產業健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但愿家電業價格戰只是一種非常態促銷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