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掀起的電影3D熱潮已迅速擴散至電視領域,今年的南非世界杯將有至少25場比賽以3D轉播,全球多家廣播機構推出3D電視頻道。這一次,中國也第一時間抓住這項當下最吸引人眼球的技術。日前,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3D電視節目今年鐵定在部分地區試播,標準等技術指標也將逐步確定。
一時間,中國電視3D化的產業進程呼之欲出,在政府倡導下,這條涉及內容生產、節目播放、設備接收等多個環節的產業鏈將會如何配合建設?據了解,在有線電視網絡、設備生產商等環節,3D技術已經架構完成只待批量生產,但3D電視節目卻難以為繼,3D標準出臺尚需時日;要真正產業化,解決3D電視的“無米之炊”似乎更是眼下的關鍵。
一根3D小草“摳”了三天
花了三年時間,耗資1億元,其中光制作立體效果就花費了9000萬元……對于著名導演闞衛平來說,拍攝國內首部3D電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無疑是一場豪賭,為此他“花”了很多錢“欠”了很多片約。
談起這三年的拍攝歷程,闞衛平直說“痛并快樂著”。其實在一開始,闞衛平并沒有想將《吳承恩與西游記》拍攝成3D版電視劇。“由于故事是在作者吳承恩的現實生活和‘西游記’的想象世界中穿插進行的,于是我們就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把其中‘西游記’的部分拍成立體的。”闞衛平回憶起“找錢”的那段艱難歷程感慨良多,當時他找了很多投資方,雖然不少人對劇本題材很感興趣,但都對拍攝3D版本持有疑慮:3D技術是否已經成熟?3D版電視劇是否可以獲得市場認可?幾經周折,闞衛平終于找到投資方北京詠酮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有了“錢”的《吳承恩與西游記》拍攝起來也沒有預想順利。他不但讓投資方一直等了三年,后期不斷補充錢進來,《吳承恩與西游記》更是一路“延播”,打亂了原先的生產計劃。雖然闞衛平對投資方感到歉意,但他絕不想制作出被國內外笑話的3D電視劇。
2007年《吳承恩與西游記》開拍時,國際上還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立體電視劇,立體電視劇的概念在當時還是霧里看花,技術上也遠未達到成熟,中國導演幾乎沒有任何拍攝經驗,甚至連拍攝設備都玩不轉,劇組用了半年多時間進行技術培訓,到天津、大連、青島等地學習。繼《阿凡達》引領的3D風暴劃時代改變了電影產業之后,3D電視的技術突破也提上日程。闞衛平的3D電視劇在這幾年中也隨著國際的技術趨勢一路做著“自我更新和挑戰”。在后期過程中,劇組不斷加大對立體視覺效果的要求,一個3秒鐘的孫悟空“沖出屏幕”畫面就花費了整整4個月時間,哪怕是一根小草都要花三天時間來摳像。拍攝電視劇的過程中共創造了200余個場景、萬余人次、100多只猴子、拍攝近180天、800余平方米特技大棚、13個山洞等若干數字紀錄,有人笑稱,“闞導光靠賣專利也足夠過好下半輩子了”。
在電視劇的拍攝過程中,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媒體一直對其立體拍攝技術與拍攝進展進行跟蹤報道。該劇去年在比利時第一屆國際立體電影節上還獲得“最佳創新獎”,令歐美的同行們一片驚訝。“我們用的是‘小米加步槍’的拍攝方法。”闞衛平說,如果換成美國3D商業大片的制作,多機位拍攝過程全由電腦程序控制,機器運行到哪個位置自動就停止了,但他們掌握雙機拍攝的軌道和運行速度都是用掐秒表和人工計算完成的。
多數內容和放映商“謀而未動”
目前,《吳承恩與西游記》正在廣電總局候審階段,預計登陸主流衛視頻道不成問題,國際版權也已由國際電視總公司代理。對于它的收視率,闞衛平很看好,第一是因為眾多3D電影大片的上檔無形中給這種技術做了宣傳,很多人會期望在家里享受“經濟版3D”效果,第二是很多人會關心《西游記》的創作過程,而且該劇又是86版經典《西游記》原班人馬25年之后的重聚首。
在確保投資利潤上,闞衛平還另有“奇招”。“三維效果也可防止盜版,因為很多盜版碟都將視頻進行了壓縮,而壓縮后的三維效果其實是看不到的。”闞衛平說,《吳承恩與西游記》全劇共46集,每集45分鐘,每集大約有12分鐘左右的3D畫面。與在電影院看3D電影佩戴的造價昂貴的紅藍眼鏡相比,看這部3D電視劇所需眼鏡的成本很低,一般只需要兩三元錢。每到出現立體效果劇情時,熒屏下方都會有字幕提示觀眾“請戴上/摘下立體眼鏡”。電視劇上映前,制片方將通過報亭、有線電視服務商等渠道發行眼鏡。“所發的眼鏡也是為這部劇的色譜專門調制的,如果眼鏡被盜版,色譜不同,是無法體驗這部劇的效果的,還會頭暈重影。”
“我們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想起到讓別人指責或先驅帶動的作用。”闞衛平覺得,3D電視的未來前景會很好,但以目前國內普遍的2D制作,要轉成3D恐怕更麻煩,不如直接去拍。接下來,他還要拍3D電影《真假美猴王》。
雖然闞衛平已經有了下一部3D作品的拍攝計劃,十余部國產3D電影已經提上拍攝日程,但這些還只是影視制作大軍中的個別想象。首都電視制作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周圍同行可能也有想拍攝3D電視劇的,但苦于標準不明、技術薄弱、在電視上播放的效果和認可度尚不確定等原因,真正行動起來拍攝的并不多。光線傳媒等國內較大的電視節目制作單位也表示,自己離3D節目制作還有一定距離。
“現在的3D技術并不是成熟技術,在國際上也是如此。而且,現階段3D電視收看必須配備眼鏡,可誰愿意一天到晚戴著眼鏡看電視啊。”一位專家說,3D電視要發展,要解決技術標準的問題,很多電視節目制作商在技術上根本做不到。
而電視臺方面,真正著手3D電視播放的占極少數。此前有媒體報道,包括天津在內的七八家電視臺表達了建設立體節目頻道的愿望。但據記者了解,目前沒有一家電視臺的立體頻道進入到運營環節,大部分電視臺表示3D電視可能代表了未來的一種趨勢,但現有市場并不成熟,沒有開設專門頻道的考慮,但不排除嘗試播出帶有部分立體效果的電視節目。南方電視臺技術部門工作人員則直接表示,他們沒有接到廣電總局關于如何發展3D電視的具體文件,所以并沒有展開具體的工作,最近只是采購設備技術時看到國內3D電視機技術的一些發展狀況。
業內人士表示,廣電總局所謂的“今年肯定有3D電視播出”,主要是指個別頻道個別節目可能會采取立體式播出方式,比如《吳承恩與西游記》的播放。3D電視大范圍、長時段的播出條件并不成熟,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開設3D電視頻道,無異于浪費頻道資源。
電視設備商已集體待發
在技術上,設備生產商們已經集體研發待動。據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預計,2010年全球3D立體電視會增至120萬臺左右,到2018年全球3D立體電視出貨量可望達6400萬臺。屆時,3D電視將成為家電領域最大的收入來源,預計年營業額將達170億美元。據悉,自今年3月起,松下、三星、索尼等外資品牌都先后推出3D電視產品,TCL、長虹、創維、康佳等國內彩電制造商也紛紛發布3D電視戰略,大多數品牌都選擇在今年夏天鋪貨。在消費者關心的3D電視價格問題上,索尼55英寸和46英寸的售價分別約2.7萬元和2.1萬元,比市場上同檔次的2D電視高20%至30%。其他外資品牌價格處于同一檔次。
國產品牌中,創維是今年3月份第一家推出的。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士介紹,其實他們研究這技術已經三四年了,但當時由于技術成熟度不夠,制造成本、片源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沒有推出。記者從該公司網站了解到,他們推出的3D電視機,兼具了互聯網電視、在線觀影、下載搜索、3G無線上網、全面兼容藍光等多種功能,幾乎將近期影視業內的熱點技術集于一身。在3D技術上,創維IPS硬屏3D以LED靚彩光源為基礎,通過480Hz極速響應的3D影像分離技術,將影像內容分離為左右眼對應的圖像,由于人眼的立體視覺特性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3D體驗。
“我們現在也沒有太大地批量生產3D電視機,仍是主要做展示用的。”該人士解釋道,3D產業并不是設備商用技術能做出來的,整個產業環境的因素,做出來賣給誰的問題都需要解決。他覺得,國內電視機技術跟正在主推3D產業的日韓并沒有什么差別了,但主要問題是片源太少。“關鍵是現有電視傳輸網絡要改革,要是有電視臺對我們感興趣了,用戶裝上3D電視機了,那3D的電視內容也就會增加,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環境。”他說,將來在互聯網電視的環境下,甚至像他們這樣的設備商就可以直接跟內容商接洽,但現在一切還太早。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技術所趨 市場追逐 廠家力捧 需求釋放 中國智能家電的春天在哪里 本報記者 許意強 今年以來,隨著海爾推出物聯網冰箱、小天鵝推出物聯網洗衣機以及美的在世博會上展示全套的物聯網家電產品,家電的智能化熱潮正悄然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技術復雜 3D電視離產業化還有多遠?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