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比亞迪進入家電業,不能用“傳統家電”的眼光來看待其在家電業的發展,關鍵是看比亞迪是否能以新的贏利模式推動家電市場的發展,尋找到新的“市場空間”和“贏利基礎”,也就是說,比亞迪的“贏利點”在何處?
對于專業化和多元化的爭論是一個長久的話題,但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偽問題。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專業化,還是多元化,關鍵是如何尋找到“贏利點”的問題,專業化和多元化只是手段,同時,專業化和多元化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同階段都有一個“適度”的問題。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比亞迪是否能夠尋找到、捕捉到“當下”的“贏利點”,是否能夠掌控未來的“贏利點”。實際上,把握贏利點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
縱觀各類企業,贏利點主要有四個來源:一是低成本控制能力;二是技術創新能力;三是品牌服務能力;四是定義新市場的能力。按照這個邏輯,我們也從四個方面,對比亞迪進軍家電市場的成敗進行初步判斷。
首先是看它是否能夠賦予“家電市場”的新的含義,挖掘出“車用家電”概念的市場價值,尋找到“車用家電市場”新的藍海。畢竟“汽車消費時代”的大幕才剛剛開啟,對“汽車消費”的內在價值,并沒有深刻的挖掘,對于低碳、綠色的價值更待挖掘。
其次是看比亞迪是否在“家電領域”能挖掘出“核心技術”的新商業價值。例如,是否能實現電池技術的拓展。尤其是在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的背景下,新能源技術本身就決定了未來產品的方向,以及消費的方向。
再次是看比亞迪是否能釋放“低成本控制能力”。當年,比亞迪創新地實現了生產制造環節“人+機器”的最優匹配,實現了多品種和小批量之間的柔性制造,這些本身就是生產制造模式的創新。這種模式能否有效移植并創新,也就決定了比亞迪在家電這一“紅海市場”的競爭力。
最后還要看比亞迪的品牌服務能力的培育和發展。比亞迪現在已經建立了汽車銷售體系,能否在這個體系上進行有效兼容和延伸?這是我們現在不得而知的。
家電市場對于比亞迪而言勢必是一個“藍海”與“紅海”并存的市場。既需要它去開拓“紅海市場”,又需要他在“藍海”市場中去血拼和爭奪。“開拓”與“爭奪”的關鍵就在于他是否能夠尋找到未來的“贏利點”。我們期待比亞迪再次以“創新的方式”推動“中國制造”逐步向“中國創造”邁進。(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副研究員,企業管理研究室副主任)
推薦閱讀
7月14日,TCL集團發布2010年中期業績預告,據預測,TCL今年上半年盈利1.5至1.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891萬元增長52%至62%。TCL表示,增長主要源于通訊業務同比大幅改善。下半年,TCL將進一步鞏固在速度、效率和成本上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贏利基點是比亞迪家電成敗關鍵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