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創始人張文中被抓后,吳堅忠接任并引領企業平安向前;創維創始人黃宏生入獄后,王殿甫、張學斌臨危受命使企業業績一路向上。但或許正因為國美事件的主角是黃光裕和陳曉,他們的人性注定了國美不會復制那些經典案例。那么,作為局外人看來,黃光裕和陳曉關于這場對決都有哪些牌已經或即將亮出?
黃光裕
牌1:收回“國美”商標
牌2:提議股東會罷免陳曉
牌3:網上輿情同情我
陳曉
牌1:高管與我“共進退”
牌2:我出局
國美要賠24億
牌3:稀釋黃氏股份
回想起當年黃光裕那句“沒有誰比陳曉出任總裁更合適”,此時更讓人感嘆。黃光裕和陳曉關于國美權屬的對決注定是不可能出現平局的——成王敗寇,要么黃勝、要么陳留,“黃陳共治”的局面將一去不返,盡顯商業競爭的殘酷一面。最多十天,國美的現任掌門人陳曉就要對黃光裕罷免他的臨時股東大會作出安排,否則黃光裕就要自行開會表決。
高管誓言與陳曉“共進退”
公司高管層要與陳曉“共進退”,是陳曉方面最新打出的一張牌。近日,包括李俊濤、孫一丁、牟貴先、何陽青四位副總裁以及財務總監方巍的五人高管團隊集體亮相,均表示要與以陳曉為主席的現任董事局共進退。言外之意,如果陳曉被驅逐出董事會,那么國美現任高管層都將隨他而去,國美將面臨著群龍無首的局面。不過,這張牌相對顯得有些牽強,因為做此番表態的都是與黃光裕打拼了一二十年的舊部,他們僅僅與陳曉共事幾年就如此齊刷刷地表態“不侍二君”,多少讓人感到有些懸念。
對此,黃光裕家族對于多位高管“共進退”的言論的回應則顯得比較得體。黃光裕家族首先回應稱理解這些高管在特殊環境下說出的話“可能會言不由衷”,他們相信這支二十多年來磨礪出的高管團隊不會出現“嘩變”。同時黃氏家族也表態,“國美電器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會把企業存亡系于某幾個人的身上�!�
很多人把國美高管的“倒戈”歸結于陳曉通過股權激勵為他們打造了一副“金手銬”。事實上,即便對決中黃勝陳敗,高管是否集體出走與是否能獲得激勵股權并無必然聯系。所以這種推測并靠不住。另一種推測,“共進退”是高管們對陳曉企業管理才能以及個人魅力的肯定。但事實上,當年陳曉將永樂家電賣給黃光裕從而變身國美管理層時,與他共同戰斗多年的高管并沒有一個人與他“共進退”。當然陳曉甚至因為只身一人從上海進京赴任而被稱作是“最寂寞的總裁”。
更合理的解釋是,就高管共進退而言,只是商人必備的一種姿態——順勢而為。在當前黃光裕身陷囹圄、陳曉總攬大局的背景下,如此景象并不奇怪。事實上,當年陳曉作為永樂家電掌門人時,一直視黃光裕為最大競爭對手,但當國美收購永樂之后,他能立刻變身為黃光裕的合作伙伴并充當起黃的“高級打工者”角色,正是他也具備這種素質的結果。
陳曉出局,國美要賠貝恩24億
如果陳曉出局,國美電器將面臨一項高達24億元的巨額賠償,而這正是源自去年陳曉引進美國貝恩資本入股國美電器時所簽署協議中的相關條款,這也是如今黃光裕要罷免陳曉而遇到的一大障礙�,F在看來,這或許是陳曉先知先覺料到黃光裕有一天可能與自己翻臉而留下的后手。
2009年6月,在黃光裕出事7個月后,貝恩資本認購了國美15.9億元的可轉債,獲得國美電器第二大股東地位。當初的協議中規定國美電器需盡力確保貝恩資本方面的董事人選,如果違約就要以24億元贖回貝恩認購的可轉債。此外,協議還對國美現有管理團隊進行了鎖定:協議規定,如果陳曉、王俊洲、魏秋立三個執行董事中兩個被免職,就屬于觸發國美違約的特殊事件,國美也要賠付24億元。另外,陳曉還以個人名義為國美電器做了貸款擔保,一旦他離職就會解除擔保,也會觸發24億元賠償的違約條款。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政策規定,為避免超齡家電進入二手市場,所有回收家電,包括半新家電,只能報廢。昨日,環保專家向記者表示,此種規定可能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建議相關部門在嚴格監管下,不搞一刀切。 不論新舊唯有“赴死” 截至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黃光裕陳曉國美之爭致勝王牌在誰手?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