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厲房貸政策試劍京城周邊 外地人首套首付五成 cfp供圖
日前,媒體報道稱,包括海爾、海信、格力、康佳、春蘭、TCL在內的國內家電巨頭都開始涉足房地產,并取得了不菲的業績。(中廣網9月12日)
從這些企業的房地產沖動看,顯然大量的企業進入到房地產領域還只是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終止。其所釋放出的信號,足以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中國房地產領域存在著太多的泡沫因素,大量的泡沫存在,使得這一領域中的所有企業都足以得到豐厚的回報。而且,房地產的利潤也絕非某位專家所說的才只有35%,而應該比這一數字更高。不然,何以有這么多不同領域的央企與民企,都爭先恐后要加入到這一行列之中呢?
其次,包括中國家電業在內的中國制造業,已經出現了資金逃離現象,這說明中國的制造業缺少足夠的支持,利潤空間逼仄,導致他們把工作的重點由傳統的制造業轉為更容易來錢的房地產業。如果大量制造業企業轉型從事房地產業,那么勢必導致房地產業的過剩,而制造業企業則更加無人堅守。
再次,從邏輯上講,大量的企業進入中國房地產領域,勢必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競爭的結果則應該對百姓有利。但由于中國樓市的特殊性,過多的企業涌入到房地產領域,則很容易讓本就泡沫化的房地產業變得更加泡沫化。而最終為之埋單的肯定還是消費者。
雖然我們說,中國的房地產業不可能也不是中國工業的發展重點與方向,而代表一個國家工業整體水平的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是否強大的衡量標準。但如果大量的制造業企業都不安心于低利潤的領域,都要拿出大量的資金從事房地產業,那么誰來做我們民族的制造業脊梁呢?若中國的制造業因此變得青黃不接,而房地產業則出現產能過剩,除了會加大房地產業的運行風險之外,還會讓中國的制造業變得更加脆弱不堪。這 無疑是個雙輸的局面。
推薦閱讀
國美的公司控制權之爭即將揭曉,撇開其中的是是非非及情理之辯,無論在9月28日召開的國美特別股東大會上,黃光裕家族與陳曉一方的“勝與負”天平傾向何方,長遠看對國美的未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經此嬗變的國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巨頭進軍樓市業績不菲需引起憂思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