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家電下鄉政策4年的期限,第一批中標企業將在明年到期——首批試點的三省一市執行到2011年11月底,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執行到2012年11月底。同時,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也將逐步完成與《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的對接。不論相關政策到期后是否會退出,筆者認為,在必將到來后政策時代,企業都應未雨綢繆,更多地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的需求。
自2008年以來,政府為了拉動內需,先后出臺了家電下鄉、節能惠民、以舊換新三大政策。三大政策的推出,大大刺激了國內市場對家電消費的需求,國內家電制造企業也因此受益匪淺。因此,業內往往將2010年的家電市場稱為“政策市”。
政策推出后,企業積極響應,并采取措施跟進,這本應得到贊揚,但是一些企業由此產生了政策依賴,卻讓人擔憂。比如當國家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出后,一些空調企業宣布全面生產1級能效產品。企業如此積極跟進除了顯示其社會責任外,當然與1級能效產品能夠享受政府補貼不無關系。但是在現有經濟條件下,價格依然是產品普及的最重要因素,而消費者的需求又是千差萬別的,那么,當政策退出,不同能效等級產品的價格及消費需求差異顯現之后,企業又該如何制定產品策略呢?
還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瀕臨倒閉的企業依靠家電下鄉的機會有了轉機,并且有了新的發展。但不少企業有超過50%的產品銷量是通過家電下鄉實現的,按家電企業5%-10%的毛利率看,這些企業的利潤全部來自于國家補貼。如果沒有補貼,按照農村消費者自己支付的價格,這些企業完全是在賠本賺吆喝,這也意味著,這部分家電企業并沒有利用家電下鄉的時機提升自身的實力和拓展渠道。家電下鄉政策一旦到期,農村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下降,這些企業是否能夠憑借自身實力繼續發展尚無法定論。
我國家電業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產業的壯大發展、市場的興衰走向原本受到市場需求的調節。政府也肯定更希望企業通過市場行為進行調控,在國家政策的庇護下運行并不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主任王若虹就曾明確表示,政府出臺一系列針對家電的補貼政策,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為了啟動國內消費所采取的特殊政策,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在補貼政策實施達到一定的預期目標后,肯定會有退出的那一天。因此,企業在制定產品戰略時要從長遠著眼,既要考慮眼前借助國家政策的問題,又要考慮政策退出后產品的規劃問題。
如果企業患上了政策依賴病,回到從前“等、靠、要”的運行狀態,必將失去市場競爭的活力。失去了政策補貼的扶持,就會不知所措,而這也就違背了國家推行政策的初衷。
筆者認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必須要靠自身的能力,在積極研發和應用核心技術的同時,充分研究市場,洞察消費者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尋找拉動企業持續發展的增長點,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推薦閱讀
商場如戰場,江湖氣漸濃的家電業以血的代價印證了商戰的殘酷。 9月29日下午6點40分左右,安徽巢湖安德利賣場內,兩大空調巨頭格力與美的因展位糾紛導致促銷員發生肢體沖突,美的實習促銷員強大偉突然倒地休克,最終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政策后時代企業應多研究消費者需求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