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黃光裕和陳曉的決斗日,最終黃方輸了一招。11月1日是9.28之后國美又一個重要節點,國美是走向徹底分裂還是協商后的“共和”?從目前各當事方的舉動和表態,以及外界評論人士的觀點來看,國美分家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極有可能會繼續合在一起。
8月定下分家日
在黃陳之爭爆發前,很多人甚至國美員工都不知道存在兩家國美,分為上市門店和非上市門店,非上市部分為黃光裕個人擁有。上市國美與非上市國美是托管與被托管關系,上市國美對非上市公司實行托管并收取托管費。
國美電器2004年上市時,全國37個城市的135家門店中,黃光裕將其中22個城市的96家門店裝入上市公司,剩余15個城市的39家門店由黃光裕個人掌控。現在,當年的39家已擴大到近400家。
在9月28日臨時股東大會舉行前,為了增加獲勝砝碼,8月27日黃光裕方面向國美發出函件。函件中稱,若大會上大股東的5項動議全部未獲得通過,將自2010年10月31日起終止國美上市公司對非上市門店的經營權。
國美現任管理層方面則爭鋒相對,隨后致函黃光裕方面稱接受對方的要求,無條件終止執行相關協議,要求黃光裕方面11月1日起自行管理非上市公司業務。
9月28日結果披露后,認為非上市公司是累贅的陳曉方面發出最后通牒,要求黃光裕方面11月1日之前將非上市門店全部拿回經營。
國美,11月1日分家似乎已成必然。
雙方態度轉和
“9.28之前,黃光裕一方與陳曉一方在分割國美問題上均態度強硬,這作為一種票選策略來進行博弈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的要付諸于實施,雙方需要冷靜、再冷靜,需要全面考量分割之利弊。”一位前國美電器決策委員會成員說道。
在9.28之后,陳黃雙方的對立情緒似乎不如之前那么濃烈。有消息稱,雙方在十一期間有過短暫的接觸,隨后在10月中旬,陳曉、國美第二大股東貝恩資本的董事總經理竺稼和黃光裕方面的人士開始了新一輪的正式談判。談判的兩大議題就是非上市門店是否從11月1日起正式同上市公司割裂,還有就是黃光裕方面的代表以何種形式進入國美董事會,據稱在這兩大問題上,雙方均已作出了一定的讓步。
這位前國美人士表示,分家無論是對于黃光裕還是國美董事局而言都是得不償失。對于黃光裕來說,非上市國美的采購、銷售、物流等依賴于上市公司,一旦分割需要大量的運營資金還有班子團隊。對于國美董事局而言,非上市門店分拆后相當于折斷了一只翅膀,造成國美業績下降,并影響股東利益。既然雙方都輸不起,那么出于長遠利益的考量,各方最終還是會理性地選擇妥協和解。
業內觀察家羅清啟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國美分拆不會成真。對于非上市門店而言,如果獨立運作需要重新組建團隊,構筑物流、供應商等網絡體系,“這是龐大的工程。”對于陳曉方面而言,剝離非上市門店,則意味著采購成本會大幅上升,“龐大的規模是國美這種家電連鎖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1000家店的采購成本和500家店的采購成本是完全不同的,與供貨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大大降低,運營成本也會大幅提高。”
記者致電上海國美相關人士,稱目前沒有這方面的確切消息。同時一位彩電供貨商人士也對記者表示:“也沒有聽到分家的確切消息傳出,維持現狀、不分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推薦閱讀
眼下,家電企業真是到了一個求變的“轉折點”上。 歷經多輪的并購擴張和整合,如今的國內家電市場已逐漸形成了海爾系、美的系、海信系、長虹系等橫跨多個產業的龐大家電集群。這種“集群化作戰”,肯定將成為未來家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業界專家:期限將至國美分裂可能性變小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