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電爆炸事件頻繁發生,不論是空調、冰箱、熱水器還是燃氣灶等等,面對社會公眾、媒體的獵奇心理,企業神經緊繃。在處理事情更是匆忙草率、進退失據,非得演繹成“爆炸門”,才拿出坦誠的姿態來面對公眾。
爆炸頻繁 安全隱患需重視
3.15前后,家電爆炸事件頻頻被曝光出來,無論是業界翹楚還是無名小企,均榜上有名,一個月之后家電爆炸還是頻繁上演,并且還在繼續。而消費者平時在媒體上見到灶具爆炸、冰箱自燃、熱水器漏電等報道,絕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很少會擔憂自己的家中有否類似的安全隱患。
上周,北京趙女士家的燃氣灶鋼化玻璃蓋板爆炸,幸虧在晚上,沒有傷到人,但卻讓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家電殺手”的危險;南安市王先生家的電視機突然自燃,天花板燒了個大窟窿!據消防部門表示,電視機自燃有可能與電視機內部線路老化發生短路所致。
除了質量問題和使用不當引起的家電爆炸、燃燒之外,更多的安全隱患是來自超齡服役。據調查,超齡服役家電在耗電、耗氣方面比節能產品高出30%—40%,如冰箱在使用10年后,耗電量是最初使用時的2倍。
售后處理 事態演變的關鍵
在消費投訴數據中,售后服務投訴往往最多,家電也不例外。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是售后服務不到位、不按約定時間上門維修、多次維修不能排除故障、商家與廠家互相推諉、拒絕承擔“三包”責任等。這些問題無論是哪個企業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但是面對家電爆炸,企業售后還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不給力的話,無疑會使事態擴大。
縱觀各類家電爆炸門事件,多數都是消費者在和企業售后交涉交涉無果,或者得不到答案的情況的才求救于媒體。比如趙女士家的燃氣灶玻璃蓋板爆炸,售后因為沒有及時處理這件事情,讓趙女士等待的無奈的情況下才撥通媒體的電話,引起企業高層的注意。
一個企業所取得成績不僅是實現了哪些技術創新,對于消費者使用產品的售后服務也要跟得上去,才可能有更大的市場。
企業姿態 坦誠面對重質量
家電發生產品質量問題,引發爆炸并不罕見,國外的近百年歷史的品牌企業也有發生,任何企業都無法保證家電100%無故障。但是產品質量的提升和保證是一個長期、動態、不斷修復和可持續的過程,一些企業面對家電爆炸事的回應和做法卻有待商榷。
在家電爆炸事件中,將有近半的企業的將責任推給消費者,面對媒體更是左閃右躲,對于自家產品質量的反省又有幾分?
在上個世紀,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還沒有建立起來,而家電市場也是供不應求的制造市場,所以很多的廠商都是從自身出發,并沒有真正地做到把消費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位。而如今,中國的市場和質量監察體系不斷得到完善,中國家電廠商想要生存十年,二十年,甚至成為百年老牌子,最重要的就不再是技術和營銷了,真正做到的是質量過硬,品牌美譽度高。對于中外家電產品的差距,也盡在于此了。
推薦閱讀
2月23日,全球最大的家電零售商百思買宣布,其旗下自有品牌門店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一時間業內嘩然,對其退出原因也是眾說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爆炸事件頻上演 企業壓事還需重質量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30/11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