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登
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不斷優化投資結構。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大力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鼓勵居民消費政策。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家政、物業、醫療保健等服務業。鼓勵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費,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支持引導環保建材、節水潔具、節能汽車等綠色消費。擴大消費信貸。加強城鄉流通體系和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改善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不斷優化投資結構。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新36條,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加強政府投資對結構調整的引領作用,優先保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有序推進國家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把好土地、信貸、節能、環保、安全、質量等準入和審核關,加強對重大項目特別是政府和國有投資項目的監管、督查,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
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是關系群眾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點工作。要在有效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管好貨幣信貸總量、促進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礎上,搞好價格調控,防止物價反彈。
增加生產、保障供給。繼續把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作為穩定物價的重點。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穩定和提高本地應季蔬菜自給水平,同周邊地區和優勢產區協作建設“菜籃子”產品基地。加強重要商品產運銷銜接,完善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做好主要農產品收儲和投放,增強市場調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嚴格執行蔬菜等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認真落實對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社區平價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勵城市連鎖超市、高校、大型企業、社區與農產品流通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對接,減少流通環節,增加零售網點,充分發揮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擴大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范圍,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稅收政策。調整完善部分農產品批發、零售增值稅政策,推動流通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要多管齊下,切實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間成本降下來。
加強監管、規范秩序。重點加強對食品、藥品價格和醫療、通信、教育等服務收費的監督檢查,堅決治理交通運輸領域亂收費亂罰款,糾正大型零售商業企業違規收費行為,嚴厲查處發布虛假信息、囤積居奇、操縱價格、惡意炒作等違法行為。
邊聽邊議
賈康
全國政協委員
財政部財政
研究所所長
資源稅改革
需推進配套改革
調整產業結構的目標之下,何種手段能夠起到最好的效果?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過程中,應當注重運用經濟手段。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我們今年要大力推進的資源稅改革�!辟Z康表示,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其實質要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并促進升級換代。使用行政手段推進“調結構”,副作用明顯且效果有限,而使用經濟手段,常常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如在稅制方面,要達到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結構的目的,需要推動資源稅等稅種的改革進程,促進理順資源產品的比價關系和價格形成機制。無論是生產領域還是消費領域,資源要素的相對價格都應該上調,使初級產品更金貴,從而使企業及個人更加珍惜資源、節約使用,刺激企業開發節能降耗的工藝、產品和技術,同時促使消費者更趨向于采用節能、環保的消費方式:“在節能降耗中有競爭力、能夠站得住腳的企業,將在競爭中得到加強,而無法達成節能降耗目標的企業,則會在競爭中遭到淘汰。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有動力進行結構調整�!�
“使用經濟手段推進調整,要掌握一個‘度’。其原則應該是讓大多數企業在新環境下得以競爭發展,少數企業被淘汰出局�!辟Z康認為,資源稅、消費稅、環境稅的區別對待措施,都可以成為促進企業發展的經濟手段:“例如制造一次性筷子的企業收稅較高,就能有效的減少其產量,減少對資源的不合理使用。”
與此同時,賈康建議在資源稅改革的過程中,配套改革必須跟上步伐。企業競爭的公平性、落后企業淘汰后的產能轉移、人員再就業、結構性減稅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加強:“資源稅改革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稅制改革了,而壟斷企業的地位不改變,那么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中,中小企業就將蒙受巨大損失。同時資源價格改變了,就要相應的提高低保標準,保證低收入人群在資源價格上漲的背景下生活質量不下降。這些問題都需要去考慮。”
邊聽邊訪
羅仲偉
中國社科院
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中小企業研究室主任
政府應重方向輕政策
“調整產業結構的動力,應該是企業自身需求的體現,而不是政府扶植的結果。在這方面,政府的政策思路需要轉變�!闭劶啊罢{結構、擴內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小企業研究室主任羅仲偉表示,政府的作用應重在間接引導,而非直接扶植。
“政府不能代替市場,扶植政策應朝著長期化,引導企業轉變生產模式的方向改變。”羅仲偉表示,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投機化情況嚴重。企業主很難形成長期發展的動力,在此背景下,“調結構”也成為一句空話。
“轉型不轉型,是企業自身的事情。從低成本競爭到差異化競爭的轉型升級,需要一定的積累過程。我們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沒有激情去做這個積累與發展。拿出錢來,今天炒大豆,明天炒紅酒,哪個都有得賺,那我干嗎做實業?”羅仲偉表示,經營環境的困難,“國進民退”的憂慮,都會導致企業經營者的信心缺失。沒有了對于創業的信心,缺少安全感的企業經營者,也難以投入結構調整的工作中。因此政府應抑制投機,擠出資本市場泡沫,同時,也要加快企業服務綜合體系的建設:“政策應該給企業經營者以信心,不是讓經營者總去賺‘快錢’,而是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長的技術領域發展。政府應該為企業建立綜合的服務體系,包括建立信息平臺、人力資源平臺,也包括公共技術平臺。一個小企業做技術創新,勢必需要很多技術支持,這個技術支持,就應該由政府來做,由公共技術平臺來做。包括產業集群、標準、檢測等方面技術的支持,政府做好了這些工作,就等于給企業調整結構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羅仲偉表示,“調結構”也不應該僅僅視為技術層面的調整,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新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都有可能成為“調結構”的突破口:“在網絡環境下,現在講已經到了移動終端的時代。那么我們的企業經營模式也可以創新,如果在管理中加大效率,活用網絡進行市場開拓,如果從這方面去轉型升級,也是值得研究的�!�
“政府扶植理念的轉變,不是說我們現在的直接扶植援助夠了。實際上我們對企業的直接扶植也遠遠不夠,而且還被社會耗散掉了,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绷_仲偉表示,對中小企業的扶植是全世界的管理重點,乃至國外各發達國家還成立了專門的政府部門進行中小企業管理,從各方面進行扶植,如政府采購更偏向中小企業等。不過我國的直接扶植政策,常常成為腐敗的溫床,部分中介企業利用扶植政策漏洞,形成了代理申請政策扶植利益鏈條,“騙扶植”情況頻發,削弱了直接扶植的作用。
談及企業發展所面臨的融資難問題,羅仲偉表示,融資難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國際難題。指望完全解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不過在推進企業結構改變過程中,政府也應加快對金融體系結構的改革。促進針對本地區企業貸款融資的中小型銀行建設與發展,加強風險投資、私募資金在企業轉型發展中的作用:“調結構擴內需實際上也是企業的新陳代謝,有些符合新形勢的企業誕生,就會有一些難以適應新環境的企業消亡,這是非常正常的。政府所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住新陳代謝的速度,讓其保持在一個正常健康的范圍內�!�
本報記者吳楠J210
<推薦閱讀
2月VC/PE市場依然疲軟 互聯網投資規模下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5/3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