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千億”再度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兩家家電企業相繼對外公布了它們的“千億”宣言。長虹集團制定了未來3-5年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破1000億元,到2015年整體收入突破1500億元。創維集團也提出了5年內實現500億元、10年內實現千億元的長期目標。
千億元對家電企業來說,是個門檻,目前成功跨越這個門檻的還只有海爾和美的兩家,海爾早在2004年就實現了千億跨越,去年海爾集團收入達到了1357億元,2010年白電巨頭美的集團的銷售收入達到了1150億元,這對其他家電企業是個不小的刺激,正好剛剛進入“十二五”,家電企業均面臨轉型、再出發的命題,今年年初,格力、海信、志高、格蘭仕等家電企業紛紛提出向千億級企業進軍的目標。
這半年間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認為家電企業是在“放衛星”、“亂許愿”,我倒不這樣認為,套句俗話“有目標才有動力”,哪怕是這個目標宏大了一些,都沒有問題。更何況,目前就大環境講,走出金融危機困境的中國家電行業整體規模還是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去年家電規模就超過了2萬億元,居全球首位。今年初中國家電行業協會公布的《中國家用電器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發展5個左右具有綜合競爭實力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愿景很美好,如何將規劃變為現實才是關鍵。具體到企業,以長虹為例,雖然去年的盈利情況一般,但過去5年銷售規模從176億元到615億元,增長了三倍多,保持住這種勢頭,到千億其實也并不是難事。具體看長虹去年的三大銷售收入來源,主要是多媒體、白電和IT通訊產業,這三大產業也是未來長虹最主要的利潤貢獻點。此外,身處內陸地區的長虹還有著沿海其他家電企業所沒有的優勢,一個是它擁有土地資源,軍工資產的盈利情況也相當不錯,對利潤的貢獻可能會更大;另外,包括富士康、戴爾、惠普等消費電子企業正在將工廠從沿海向內陸地區轉移,長虹就成為了外資巨頭在中西部設廠合資或者合作的對象,這也給長虹各產業的擴張帶來了機會。長虹去年還啟動了組織架構變革,組件了多媒體、家用電器、海外、軍工、零部件、新興、服務七大產業集團,和IT、通訊、房地產三個直屬事業部,以支撐千億目標的沖刺。
當然,千億只是個數字,企業做大做強不僅僅是在規模,最終還是應該落實到企業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有自主品牌,有先進技術,有完善的產業鏈,有市場美譽度,規模增長固然重要,更為關鍵的是要推動價值的增長,這才是家電企業千億目標的核心部分。
推薦閱讀
隨著今年中國內地企業在日本收購交易總額大幅提升,日本企業界似乎正逐漸消除長期以來對中國投資者的疑心。 上周,松下(Panasonic)與中國冰箱和洗衣機廠商海爾(Haier)達成協議,將子公司三洋(Sanyo)的白色家電業務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企業做大做強不僅在規模還需價值增長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1/11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