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三星、LG、索尼占據全球彩電市場的半壁江山,但中國卻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市場。目前中國的電視機每年產量高達4000萬臺,中國電視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80%,強大的價格優勢使韓國和日本電視企業在中國市場基本沒有立足之地。因此,中國企業已經完全占領了國內市場。
去年底,《朝鮮日報》曾刊文稱,在世界上默默無名的TCL、海信、創維等中國電視企業在短短五六年內陸續挺進“全球前十”,成為韓國和日本企業強勁的競爭對手。全球電視市場拉響了源自“中國電視”的警報。
在中國市場上,韓國和日本液晶電視和中國產品價格相差很大。如果不是質量相差懸殊,在競爭中將很難取勝。中國企業此前一直從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購買電視面板,但隨著中國面板企業京東方(BOE)、龍飛光電(FVO)、TC分別新建了大型工廠,國內企業今后可以以更低廉的價格在本國購買面板。預計今后日韓電視機面臨的競爭可能加劇。
海信去年11月初宣布,將在阿根廷里奧格蘭德市與當地企業合資建立電視工廠。該工廠生產的液晶電視將在南美地區銷售。此外,海信計劃在埃及建成銷售基地,進軍非洲市場。海信也曾在去年8月初宣布:“將在8年內躋身全球前三”。
但中國電視機也有很多弱點。中國電視機品牌在海外知名度不高,再加上“中國產品廉價”形象,因此很難進入高端市場。此外,技術水平也趕不上韓國和日本企業。
三星電子有關人士說:“在電視機市場不是降低生產成本就一定能取勝。在包括3D電視在內的中國高價產品領域,三星電子占據銷售額首位。”也就是說,中國彩電業僅憑“低價”這一優勢,很難稱霸全球市場。
對于近年中國彩電品牌的崛起之勢,行業專家紛紛表示,這并非在意料之中。因為隨著國內彩電市場飽和度不斷上升,2011年中國彩電品牌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
韓國電子企業一位高層人士說:“電視不再是技術門檻高的組裝產品。過去,韓國電視企業從日本企業手中搶奪了全球市場主導權,因此對中國企業的發展要給予重視。”
多家行業咨詢機構表示,“3D電視將是今后市場的主流趨勢,但智能電視也是彩電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外資與中國品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市場選擇,除三星之外,外資選擇3D,國產發展智能。這是中國品牌一次敢于不跟隨外資的選擇。
TCL率先采用“3D+云”的產品戰略為其奪得全球銷量第七,全球銷量突破1000萬臺的好成績奠定了基礎。專家剖析,TCL“3D+云”產品戰略出擊非常精準,既維持了品牌的3D優勢,又把握到智能云領域的大趨勢,實現了彩電市場的“兩手抓”。2011年,TCL在3D產品方面,推出的超級智能3D電視、超級智能云3D電視等系列新品,均搭載了行業領先的全高清不閃式3D技術;而在智能方面,TCL也在云電視領域為中國品牌打響了漂亮的頭陣。
目前,我國彩電業還存在嚴重的產品同質化情況,這同時也向企業拋出了是應該加強營銷力度還是另辟它路的問題。如何進行差異化營銷和全球營銷渠道建設是中國品牌走向全球的兩大必解難題。
回顧彩電業發展的整體態勢,2011年或許是個關鍵分水嶺。3D、云電視作為彩電業未來的主流方向,其已有市場格局將決定未來全球彩電格局;而率先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必將讓消費者形成深刻的品牌認識和心智占領,在未來更具優勢。
推薦閱讀
2012年互聯網的第一場嘴仗就發生在最近幾年競爭激烈的電子商務領域。 日前,國內最大的購物搜索引擎一淘網(www.etao.com)通過其價格監測系統,發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全網B2C商家商品的價格指數。價格指數顯示,京東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彩電行業僅憑低價 難謀全球霸主地位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1/11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