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拉斯維加斯的賭城皇冠正在面臨澳門,甚至新加坡威脅的時候,一年一度全球最大的CES展也正在迎來“迷離時刻”,而這未必是一個美好時刻。
雖然參展廠商由去年的2800家增加到3100家,雖然微軟宣布退出之后,其展位就很快被海信和Dish續買,但是,蘋果、微軟、亞馬遜都沒有重磅產品推出,而是選擇獨立的發布會發布其iPhone、Kinect、Kindle。與以前大家爭先恐后的情形大異其趣,其它廠商也沒有震撼性的產品推出。
這是一個信號,全球消費電子展的風向標作用在減弱的信號,也是一個消費電子業在失去方向的信號。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CES
一個舞臺,是給主角表演的,也是給個別配角出彩的。
過去的CES展就是這樣的舞臺,無論是曾經的摩托羅拉、索尼,還是曾經的蘋果和微軟,都曾經在這個消費電子百老匯上獻聲。那些劃過歷史天空的創造性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數不勝數的改變。直到有一天,那些流星倏忽滑落。比如,摩托羅拉移動出售了,而且在智能手機市場也成為小弟,第四季度業績再次不達預期;索尼更是失去了自己在行業數十年的領導地位,就像《非誠勿擾》里那些在冷落處自彈自唱的老太太……曾經的王者成為隱者,隱者的背影就是時代的背影。
從產品角度也是如此,在前幾屆,數碼相機、3G、超級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3D電視成為主角之后,這次的主角只有智能電視——那個喧囂多年,卻一直沒有實質進展的概念。就算是曾經主推智能電視概念的微軟,以及近期仍在探索的蘋果和谷歌,也沒有真正找到智能電視的出路——這個注定屬于客廳的產品,又是否真的需要被顛覆?抑或說,它已經在大屏幕PC上被顛覆過了?
想起以前曾經同樣風靡的Comdex展,曾經風光的ITU展,曾經眾星捧月的巴塞羅那展,甚至北京電信展……它們都正在悄悄遁去。這是因為,每次展會的內容大體相似,參展的廠商比有效觀眾多,客戶關系維護和品牌維護比創新重要,打醬油的觀眾比真正感興趣的觀眾普遍……
這樣的場景又豈止是在IT行業出現過,其實,很多年前,汽車展、機床展、自動化展……都曾經經歷過類似的衰退。成熟,是青春的印跡,就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但是,今天那些曾經亦真亦幻的女孩,是要嫁給一個更加成熟、穩重、現實的人。電子技術的更新雖然看起來越來越快,但是顛覆性的東西實際是在減少。
泯然眾人的巨頭
如果,一定要說存在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亞洲力量的崛起,更準確地說,是中國和韓國力量的崛起。
在消費電子領域,無疑美國依然占據制高點,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都是王中王,但是,也許正是因為它們過于高高在上,也使得它們更加愿意自己舉辦大型發布會來主導市場的羅盤,而不是混跡于這樣的展會,而被泯然眾人。
日本、歐洲勢力,這些曾經的大玩家幾乎是一屆不如一屆,在快速退潮。具體而言,真的很懷疑將來提到日本的消費電子,大家會將其等同于“數碼相機”,而不是一個完整的3C產業鏈,更不會是領航者。而歐洲在哪里?你真的可以將消費電子和歐洲鏈接起來嗎?愛立信退出手機市場,諾基亞日趨老邁之后,或許ARM在后臺的堅守已經不足以撐起歐洲的大旗來。
當然,在亞洲勢力中,三星也算是一個中年王者了。其今天推出的OLED電視,厚度比號稱超薄的LED背光電視還要薄,色彩表現要比目前的LED和CCFL液晶還要出色,也算是泯然的大會上一個亮點。它的Evolution TV希望讓電視不斷進化,添加了面部識別和語音識別等功能,也起到了引領概念的作用。
華為和中興作為代表的中國勢力,借助4G產品和中端智能手機進入舞臺中央。盡管這些產品其實算不上什么驚艷,只是由于主角們的退場,顯得更為突出——有較好的技術積累、不斷提升的設計能力和低到自己不好意思的價格,成為它們步入舞臺中央的主要動力。
但是,也正因如此,這里的走秀不再是香奈兒、巴寶莉級別的。再回首之際,只能說:那些年,我們……
推薦閱讀
2008.2 通過第三方收購三聯商社。 2007年年底 以換股和現金方式收購永樂。 2007.12.14 通過第三方收購大中電器。 2006.7.25 收購山西北方電器。 如果要問,近幾年,家電市場內誰最會折騰,估計業內人士給出的答案會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CES:從一起追的舞臺到退隱的江湖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1/11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