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淘與京東商城的漲價之爭進入第五天,用什么來衡量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逐漸成為爭論的中心。價格是唯一重要的指標嗎?隨著激辯的深入,電商“低價論”遭到主流財經人士越來越密集的質疑。一場漲價信息大戰正在演化成一場關于什么樣的電商行業才健康的理性討論。
1月31日,阿里巴巴旗下一淘網公布了一份2011年第四季度全網B2C商家商品價格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京東商城、當當網、亞馬遜(微博)等電商網站的商品價格均有明顯上漲,其中價格漲幅最高的是京東。但同樣隸屬于阿里巴巴集團的天貓價格卻穩中有降。
報告一經發布就在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一方面,微博等社會化媒體上大量傳播了該信息;但同時,質疑的聲音同樣鋪天蓋地。質疑主要集中在兩點上:第一,報告對數據研究方法沒有詳細說明,受眾無法獲知數據從何而來;第二,一淘與天貓同屬阿里巴巴集團,而京東又是天貓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因此數據的客觀公正性存疑。
價格問題的發酵帶動了人們對于電商行業更深層次的思考。淘寶和天貓所代表的C2C模式,和京東代表的B2C模式誰更有競爭力?價格是衡量電商競爭力的唯一標準嗎?
派代網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反問:“ 退一萬步,價格高,又如何?”他認為,亞馬遜有近百萬種商品售價高于競爭對手,這是優質服務的溢價。“一淘撇開服務體驗,單挑消費者最關注的最敏感的價格,真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
一淘進攻點的選擇也正體現了阿里系電子商務路徑上的基因缺陷。作為中國個人電子商務的開拓者,淘寶承擔了培育第一代電商消費者的歷史使命。在電商剛剛誕生的年代,面對人們懷疑的目光,淘寶的低價策略降低了人們嘗試新生事物的門檻,推動了電子商務在中國的高速發展,但這是以犧牲了公司對商品品質的保證能力和標準服務能力為代價的。淘寶的低價天生就是靠降低服務水平換來的。
就像當年小商販造就了秀水街,又毀掉了秀水街一樣,淘寶和天貓至今也必須要過從集貿市場到品質商超的轉型關。但遺憾的是,至少到今天為止,天貓還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突圍路徑。于是,低價成為了它手中唯一的“撒手锏”。
但這個最傳統的招數還能無往而不勝嗎?很多消費者在微博中表達了相反的觀點。@圖圖的爸說:“京東貴點也值,品質、服務好。”@lucian_zj評論:“不是每個電商都需要做最低價格,京東的品牌就是比淘寶好,物流比淘寶好。難道不值這個價嗎?”@面我認為:“漲價不是問題,關鍵服務要提升。B2C在‘多快好省’四字經中首要做的就是好。不僅質量好還要服務到位。”
在越來越多理性消費者的眼中,服務開始變得比價格更重。互聯網資深觀察者申音在問答社區知乎上撰文指出:“任何一個正常的商業都需要合理的利潤率來維持持續發展,而不是拿價格戰當兇器。中國的家電業和乳業都是全行業陪葬,無一幸免。”那么,電子商務行業會成為下一個低價戰的殉葬者嗎?這當然不是消費者希望看到的局面。
服務戰替代價格戰,成為中國電子商務下一個世代的競爭關鍵,這正在成為消費者和觀察家的共識。我們當下關心的問題也許不應該再是漲價與否,而應當是:曾經一統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低價論”是不是到了破產的時候?這次的漲價之爭會是一個行業的轉折點嗎?誰會是下一代中國電子商務的領袖企業?
推薦閱讀
任何在低谷期接盤的CEO都更容易交出一手翻盤的漂亮業績,但如果這家公司已經低谷太久了呢?現在,說的是索尼。 2月1日,索尼公司宣布,熟知日美兩種文化的平井一夫將于2012年4月1日新財年起正式出任公司總裁兼CEO,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漲價之爭:“低價論”的破產?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1/11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