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虹、海信等企業紛紛推出可以語音控制的智能電視,引起了發燒友的關注。然而這一看似新鮮的模式其實只是在跟隨蘋果的腳步。從Siri到Ciri,如此的“微創新”不禁令人擔心國內企業的創新能力。
為了在智能電視市場先人一步,長虹日前聯合IT企業科大飛訊發布多款語音智能電視產品。語音智能彩電不用遙控器,只憑語音指令就能完成換臺、電視節目查詢、網絡瀏覽搜索、文字輸入等操作。
除了長虹,海信類似功能的電視機已經進入市場。賣場的促銷人員對著海信平板電視喊一聲“頻道1”,馬上就能收看到新聞頻道,再喊一聲“頻道14”,就能收看到北京衛視,而喊一聲游戲,電視就主動切換到了游戲程序。該銷售人員介紹,目前該產品還只能識別普通話,不過今后會視市場需求進行升級,以識別地方方言等。而海信方面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語音識別未來將成為智能電視產品的重要配置。
其實,韓國電子巨頭三星(微博)早就對這樣的電視產品表示出興趣,并在今年年初舉行的美國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相關產品。
如此“人性化”的功能引起了業內不小的關注,然而這一新產品的創新靈感卻來自于蘋果。“果粉”們都知道,在蘋果的iPhone4S上安裝Siri系統,可以把“愛瘋”變為一臺智能化機器人,Siri能不斷學習新的聲音和語調與用戶進行對話。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語音電視只不過是一場集體抄襲。
對于這樣的質疑,長虹方面相關負責人解釋說,長虹的語音系統不是Siri,而是Ciri,后者的智能語音功能在原理上的確類似蘋果語音,但此系統是基于彩電產品專門研發的。它強大的中文識別功能在中國市場更有競爭力。據了解,目前,蘋果的Siri系統還不能識別中文。
對于上述不同的態度,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國內彩電行業發展亦步亦趨,目前很難要求國內企業有核心技術和專利,國內企業目前還處在模仿和學習階段。要是希望國內企業真正實現技術創新,還需要國家給予資金、政策等支持。
推薦閱讀
開放的市場為家電行業帶來大發展 鄧小平南巡講話后,華工三劍客中率先發力的是創維創始人黃宏生。 1992年,以遙控器起家的創維在通過積極參與全球競爭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1992年德國的展覽會上,創維接到了2萬臺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彩電商扎堆推語音電視 未擺脫模仿跟風階段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1/11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