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底開始,“家電寒冬”這個詞就像烏云般,籠罩在家電制造業上空。不過筆者認為,寒冬未必一定是壞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瘋狂擴張后,家電行業需要一段冷靜期,來消化快速擴張時,業績所掩蓋的問題,比如售后服務。
最近幾年,隨著家電銷售規模的爆發增長,家電行業的投訴量也居高不下。今年央視3·15晚會也披露,據統計,家電維修類投訴量排入各類消費投訴前十位。山寨維修隊遍地開花,收費不透明,企業售后服務跟不上且價格昂貴……在市場銷售樂觀的時期,生產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提升銷售規模,顧不上完善這些“軟設施”,不過當秋冬時節來臨,市場銷售蕭條后,企業就開始琢磨在這些細節上下工夫。
本月,包括華帝、海爾、帥康在內的多家國內家電企業,紛紛高調宣布,將升級售后服務,提高服務標準。比如,華帝宣布將在全國投放2000輛服務車,并承諾“今后凡用戶報修,售后人員將在30分鐘內作出回復。”帥康廚電則推出“米蘭達法則”,宣稱“用戶有權拒付服務費”;萬和打算增設服務中心和網點,松下電器則重建營銷體系。
這還不算什么,有的企業直接戰場見輸贏。據業內人士爆料,一家空調企業剛談好一個合作項目,另一家空調企業則馬上登門造訪,送上免費安裝服務,虎口奪食。
對于企業的做法,行業協會反應也很迅速。本月中國標準化協會就針對流通服務提出“七星標準”,對企業在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服務進行打分。
企業的這些承諾如果真能落實到行動中,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但根據以往經驗,不少企業雷聲大雨點小,以至于后來在各個環節出現扯皮現象。
企業和協會希望通過服務拉動營收增長的想法是好的,但切莫讓服務升級僅停留在口號上。
推薦閱讀
去年微小LED企業的倒閉潮,已揭開了中國LED行業洗牌的大幕。今年以來,政府采購門檻抬高、IPO上市潮持續、行業標準陸續出臺等三大因素將加速LED行業洗牌的進程。 今年3月20日,由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組織的2012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企業們莫讓服務升級僅僅停留在口號上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301/11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