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疲憊的情況下,政府部門出臺一些激勵政策,對促進消費、加快經濟的發展步伐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像近年來政府推廣的家電下鄉、節能惠民工程、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等刺激政策都對擴大消費、保障家電業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情況下保持良性健康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效果。但是任何一項消費刺激政策都可能是把雙刃劍,如果僅僅關注市場效果而忽視其快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果,那就可能把好事辦成壞事,節能燈推廣就是一例,顧頭不顧尾,只管推廣不管回收,以致目前陷入了尷尬境地。
在當今能源供應日益緊張、環境污染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節能環保更是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2008年國家相關部門推出綠色照明工程,推廣節能燈的使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活動當年便推廣使用1億多只,成績斐然。而且自活動推廣以來,僅僅三四年時間,節能燈便成為了市場的主流,每年為國家節約數百億度電力資源。由此看來,這項由政府主導的綠色照明工程進行得非常成功,為節能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如今盤點起來,業內專家即便面對如此輝煌的成績也難以產生半點兒興奮,相反卻開始為快速發展起來的節能燈市場感到擔憂,因為節能燈已經對環境帶來了巨大威脅。節能燈本身因為含有汞、鉛等有害成分,報廢后如果處理不當就有可能給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雖然這種污染可以通過科學地處理進行規避,但遺憾的是,當初政府有關部門在推廣綠色照明工程活動時只注重了市場推廣的數量,卻忽視了節能燈報廢后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嚴重污染,更沒有因此而未雨綢繆,在活動開展的同時啟動預防措施,從而導致如今人們不知節能燈的污染問題而隨意丟棄、回收渠道匱乏導致節能燈無法回收、處理設施缺少帶來節能燈無地處理等各種問題。
今天,當初推廣的數量巨大的節能燈已進入報廢高峰期,而蓬勃發展起來的節能燈市場每年銷售10多億只,也就是說,未來每年的報廢量也將達到10多億只,如果不及時采取行動,節能照明這項本來利國利民、造福子孫的事情將會徹底背離初衷,甚至會因為污染而變得遺禍千年,后患無窮。這并不是危言聳聽。亡羊補牢,猶未晚矣。政府相關部門和節能燈企業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加大報廢節能燈對環境污染的宣傳,建立完善回收渠道,加快建設節能燈回收處理設施,并出臺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個人參與節能燈的回收處理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節能照明、防治污染的氛圍,如此方能使節能照明福蔭子孫。(王峰)
推薦閱讀
據新華社消息,我國執行4年的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將于2013年1月31日全部到期。日前,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相關方面做好家電下鄉的后期收尾工作。 據了解,此次叫停家電下鄉政策,是嚴格按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論家電行業政策激勵:不能顧頭不顧尾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201/11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