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企業叫苦不迭
本報去年文章《電子垃圾后的骯臟秘密》中曾寫道,電子廢料回收市場體系不健全,許多不法商販高價回收電子垃圾,低價賣到手工作坊,用污染環境的方式獲取利潤,正規的拆解企業則由于處理成本高,在競爭中落于下風。
具備《危險廢棄物經營許可證》的偉翔環保科技公司一名內部人員介紹,廢舊家電的拆解是個復雜活兒。比如拆解一臺空調,先要用設備把空調里的氟利昂抽出來,防止其泄漏,隨后對空調的每一個零件進行分類。一臺空調中使用的塑料品種可能多達10余種,之后還要處理空調等家電的電路板,其中含有銅和環氧樹脂。如果草草焚燒處理,會產生二惡英,需對電路板進行物理粉碎分離,借助特殊設備提取不同的材料,實現循環利用。“整個流程下來,處理成本甚至還要高于補貼。而隨著‘以舊換新’的結束,拆解企業的收支差距將會越來越大,真是雪上加霜。”這位人士說道。
上海新金橋環保的相關人士則擔心拆解企業“吃不飽”。“在處理工藝和處理設備上,企業已經投入了很大成本,但是由于回收鏈條中的漏洞,導致正規企業往往拿不到舊貨,不能滿負荷運作。‘以舊換新’是政府對于正規企業的重要支持,也是規范回收渠道的重要手段。如果政策一斷,消費者的舊家電沒地方去,很容易給不法商販可乘之機。” 該人士對《IT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上海新金橋環保正在努力發展企業客戶,從而彌補個人業務中下滑的業務量。
期待新政策盡快輸血
失去政府的支持,這兩年好不容易扶持做大的正規拆解企業,會不會出現產能閑置、難以維系的情形?這些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今年1月,全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配套方案學習研討會在洛陽舉行。會上,財政部、商務部、環保部和工信部四部委初步達成協議:“電視電腦每臺補貼85元,洗衣機每臺補貼35元,空調每臺補貼35元,電冰箱每臺補貼90元,預計4月1日開始執行”。然而這個討論稿,還要報國務院審批,具體實施細則和時間不能確定。有專家質疑,從現在到4月1日,這中間還有將近一個季度的真空期,這段時間企業該怎么辦?
工業廢品網(上海)回收服務總部的蔣玉峰則認為,僅僅依靠一條接一條的條例辦法出臺,只能暫時輸血急救,而不能治本。“要扭轉現在畸形的回收鏈條,必須自上而下,從源頭上進行規范和管理。政府要出臺強制性回收政策,加強政府、消費者、生產商和回收企業四方面的責任,可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全面負責管理廢棄家電和電子產品循環利用的全過程,防止出現多頭管理的無序局面。同時,需要加大對違法者的處罰力度,增加違法者的違法成本,杜絕各種違法違規現象的發生。還要培養消費者意識。在各種政策條例實行的同時,通過廣泛的宣傳,提高消費者的資源循環利用和保護環境的意識。”(IT時報)
推薦閱讀
中國3D電視實驗頻道將播出3D版網絡春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以舊換新結束 舊家電無處可去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20127/2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