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家電企業在產業結構、管理架構方面有不少調整的動作。
長虹在宣布千億目標的同時,也完成了趙勇接任掌門人以來的第三次大的調整,由原來“聯合艦隊”模式改成“7+3”的組織模式,構建多媒體、家用電器、海外、軍工、零部件、新興產業和服務的七大產業集團,以及長虹佳華、國虹通訊、長虹置業三個直屬事業部的產業體系架構。
海爾也分別以青島海爾和海爾電器為兩大平臺推進大白電整合,各地工貿與青島本部事業部完全劃分開,向服務轉型,青島海爾主要負責家電制造,海爾電器則更側重家電分銷渠道,將海爾物流、日日順注入其中,并計劃通過一攬子架構合約實際控制海爾電子商務平臺。
TCL公布半年報時董事長李東生也對外披露了尤其一手打造的集團新架構,將原來“4+2”的產業模式升級為“4+6”的架構,包括多媒體、通訊、華星光電、家電集團四大核心產業,以及系統科技、泰科立、新興業務群、投資業務群、翰林匯、房地產六大業務。
海信這周二發布其首款個人智能電視產品時,董事長周厚健也提到,海信此前的子公司制不適應邁進智能化階段、集成協同多產業共同作戰的需要,進行了事業部制的改革,并成立了由副總裁親自掛帥的智能化產業推進部,統一管理協調集團多媒體、通信、家用電器、智能交通、智能商用設備、地產等子公司智能化項目,領導整個海信集團的智能化總體戰略。
在這個時間點上,眾多的企業來重新梳理自己的內部結構、發展思路,一方面是家電“產業進化”自然選擇的結果,在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況下,雖然中國家電產業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增長勢頭,但也明顯呈現出了增速放緩的趨勢,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堅強生存并更為壯大,就要對自身的規模化轉型和產品的技術升級有所要求,調整是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十二五”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在“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做出了“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品牌建設為突破,以提高水平為基礎,以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為主線,通過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合理布局”的具體要求,要求中國家電行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當下的開局之年,也成為家電企業再度起跑之年,完成調整才能實現產業明細,推進協同效應,也才能實現企業各自提出的全新目標。
不過,正如一位行業前輩所言,中國家電企業從來不缺戰略概念,但并不是每個戰略概念都能夠完全實現“設計師”們希望達到的最佳目標,這中間對戰略的執行與堅持也是個考驗,所以想要企業綜合實力得到全面提升,對產業結構、管理架構的調整只是第一步。
推薦閱讀
商務部反壟斷局有關負責人1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商務部已注意到谷歌公司宣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公司一事,目前尚未收到該項并購的反壟斷審查申報。收到申報后,商務部將根據反壟斷法進行審查。 據了解,根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家電業發展速度太快需要停下來歇歇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6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