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國內空調市場價格為王,然而飆升的原材料成本讓擅長終端血戰的空調企業頗感“傷不起”,并意識到只有擁有全產業鏈優勢才能有效控制成本。
醞釀全產業鏈
近日,國內空調企業美的宣布將從壓縮機、芯片、電機三個方面將空調產業做大做強,擴大全產業鏈優勢。據了解,美的集團控股的廣東美芝公司,作為空調壓縮機生產廠,不僅滿足自用,一部分產能還用于外售。在中國企業常年短腿的“變頻芯片模塊”上,美的也與東芝、三洋變頻聯合開發變頻芯片技術。而在空調電機領域,美的也開始為其他企業提供上游輸出。盡管在變頻領域格力并未有很大的舉動,但早在“定頻年代”格力就意識到了全產業鏈的重要性。2004年格力電器就收購了凌達壓縮機廠,緊接著2005年投資4.57億元新增240萬套空調壓縮機產能。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指出,空調行業無論是定頻還是變頻,或是未來的全新趨勢,只是停留于單一的規模化制造及低成本較量,難以支撐企業在全球市場的長久領跑,必須建立全球化的產業鏈優勢方能持續發展,這也是龍頭企業做全產業鏈的意義所在。美的大力發展變頻上游技術,預計老對手也不會坐以待斃。
應對外資技術優勢
龍頭企業這樣發力,其實是想從根本上改變變頻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近年來,“外資空調集體退出中國”的論調一度甚囂塵上。不過,業內專家均認為這些表面上式微的外資品牌靠輸出變頻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獲得比銷售產品更加豐厚的利潤。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市場信息處處長蔡瑩表示,近年來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逐漸減小,但是他們已經進行了戰略調整,以前是賣產品,現在是通過輸出核心技術和出售零部件掌握著很強的話語權,在幕后攫取高額的利潤。一位不愿具名的壓縮機廠商表示,壓縮機、芯片、電機的利潤占到整機利潤的一半左右。蔡瑩指出,近年來,中國白電企業在終端勢頭發展迅猛,然而還僅僅停留在制造層面,只有當核心技術被中國自主掌控,這樣的國內空調企業才能實現真的強大。
此外,今年變頻用稀土永磁價格漲了近10倍,而銅鐵等基本原材料價格也處于高位運行,這迫使企業不得不想方設法降低成本,而將上游50%的利潤“據為己有”已經是勢在必行。
二線品牌將遭遇洗牌
近日,多位行業大佬在不同場合均表示,四大利空讓2012冷年空調行業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首先就是“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可能在今年底終止,這必將間接抑制部分消費;另外節能惠民政策退出將持續影響市場;其三,成本壓力的累積效應顯現;此外,連續兩年的高增長已經部分透支了后期的消費需求。
市場需求減弱,競爭環境就更嚴峻,一直以來國內龍頭企業憑借龐大的產銷規模,通過大宗采購提高議價能力進而分攤成本。而此次變革龍頭企業控制了整個產業鏈條,更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在終端的價格戰上二三線品牌根本就無優勢可言。
也有業內人士對于企業的轉型提出擔憂。梁振鵬表示,向全產業鏈轉型不容易。目前國內也就美的、格力這兩家空調企業能夠自主生產大部分上游核心部件,但是,也不能夠完全自主生產。更不要說海爾、志高、海信、奧克斯、科龍等二三線空調品牌了,這次轉型的速度不會很快。在這個過程中,落后的二三線品牌則會加速被淘汰。
推薦閱讀
上周末,號稱首例內幕交易賠償案股民向黃光裕索賠一案突然傳來原告撤訴的消息,原告代理律師在回應這是訴訟策略之后便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分析認為,原告方的訴訟陰謀已經浮出水面:通過首案的輿論轟動和示范效應,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空調龍頭企業全產業鏈轉型應對外資優勢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6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