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電視市場風起云涌,消費者卻如霧里看花。相關機構公布的調查結果也表明,雖然不少消費者表示聽說過云電視并有相當多的人表達了購買意愿,但真正了解云電視的消費者其實并不多。日前,云電視首個行業標準出爐,專家指出,標準化將撥開云電視市場的迷霧,令行業得以規范。
本土品牌關注度超九成
今年8月,TCL在全球同步推出四大系列超級智能云電視,并在業內率先啟動預售。此后短短3個月內,海信、康佳、創維等幾乎所有本土彩電品牌都相繼推出了云電視,云時代的浪潮席卷了整個中國彩電業。
在日前舉行的2011首屆云視聽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表示,云電視市場的發展是基于科技進步與產業融合及消費需求的兩輪驅動�?萍嫉目焖侔l展帶來產品快速升級和價格迅速下降,而消費者則越來越喜歡生活在一個更自由、更豐富多彩的世界。他指出:“在這次產業變革中,不可改變的依然是終端先行。”
在企業大張旗鼓的宣傳攻勢下,云電視的知名度迅速攀升。但是有多少人想把這一新產品搬回家?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呢?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TCL、鳳凰網等20家權威機構、企業和媒體日前聯合發布了《云時代生活狀態消費調研報告》,指出在云電視購買因素中,11.3%的受訪者最看中的是功能、應用及內容的豐富程度。消費者對本土品牌云電視的集體關注度已超過九成,其中TCL以37%的份額位列第一,而外資品牌則未能躋身前六。郝亞斌認為,與液晶面板不同,在智能應用方面,本土企業的技術相比于外資企業并不落后,因為本土企業在消費者需求的把握上有自身獨特的優勢,甚至在很多方面是領先的。
都是“云”但各不相同
調查還顯示,僅有14.2%的消費者表示沒聽說過云電視。但在知道云電視的消費者當中,表示了解產品與技術的卻只有33.3%。對于“什么是云電視”也眾說紛紜,但有高達34.7%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購買云電視。靈基手機報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發布的《2011云視聽終端消費趨勢調查分析報告》也顯示,目前有80%左右的消費者并不清楚云視聽產品的具體功能,也分不清云電視、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普通電視到底存在哪些區別,其中明確表示不愿購買云視聽產品的消費者有38%。
通過對比企業對云電視的宣傳,記者發現,各企業的“云”也各不相同。如有的企業是從娛樂角度來宣傳營銷的,側重的是多屏融合互動;有些企業則宣傳其社交平臺的功能,側重于上網聊天、玩微博;有些企業的重點則是視頻,于是,視頻下載和在線觀看被突出宣傳……
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基祥分析認為,由于本土企業對云電視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很多消費者對云電視已經產生了興趣,也有購買需求。但云視聽產品尚處在概念培育期,市場放量仍須時日。
行業標準界定云電視
李基祥認為:“目前迫切需要有一個統一的云電視標準來凝聚行業共識,并指導消費者購買。”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副主任張素兵也指出,彩電產業的升級速度不斷加快,要求我們必須跟上產業步伐,制定相應的標準,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日前,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TCL、鳳凰網等20家權威機構、企業和媒體聯合發布首個《云電視行業推薦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云電視從系統、平臺、硬件、軟件、應用、交互、服務、產業鏈等角度做了全方位的界定。
《標準》規定,云電視應具有六大核心要素,分別是:具有針對電視定制的開放性操作系統;具有專業云電視平臺;采用云計算、云存儲技術,硬件達標后將無需升級;具有強大的云應用和云功能,帶來以用戶為中心的完美交互和體驗;可快速響應用戶需求,提供穩定、安全、可持續的個性化云服務;構建多層次、全開放的云生態系統作為保障。
張素兵認為,云視聽產品不僅可以提供傳統的電視內容,還應該通過集成引進網絡主流應用服務,能為用戶提供海量視聽的節目內容。據了解,《標準》也對此提出了要求:云電視應具有專業的云平臺,以實現海量資源和應用軟件的共享;應具有強大的云應用和云功能,帶來完全以用戶為中心的完美交互和體驗。
李基祥表示:“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消費者都希望云電視的功能和應用能夠持續擴展與升級,以滿足其個性化需求。這就意味著云電視已經不僅僅是一臺電視,還必須包括一系列的云服務。“《標準》也對此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云電視必須能提供穩定、安全、可持續的個性化在線云服務,并支持電視系統與功能的不斷擴展與升級,如辦理業務、購物、電子保單等,并能智能識別用戶信息、鑒別用戶喜好、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及時提供專業可靠的一對一服務。
內容匱乏瓶頸待突破
調查顯示,39%的消費者認為目前智能電視的應用程序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18%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智能電視操作不夠簡便�!稑藴省芬仓赋觯齐娨曋挥性趶姶蟮脑粕鷳B系統中才能綻放光彩,企業必須構建多層次、全開放的云生態系統作為云電視的應用和內容保障。
郝亞斌認為,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處理好的一個環節就是簡易的人性化、便捷的人機互動和使用界面,同時還要具有完善的多屏互動技術及強大的軟硬件功能和隨需索取的云服務能力。“消費者不需要關心內容在哪里,只需要關心內容本身。”所以郝亞斌認為,未來一定是越來越智能的終端加上云服務的良好生態系統,而服務的好壞則取決于終端智能化程度及云服務是否能如用電一樣方便。
張素兵指出,云平臺的研發可能比硬件的應用更加重要,因為各種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最終會體現在云端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上,同時,云視聽的終端應該是非常簡約的功能設置,企業應該充分考慮用戶的視聽需求和習慣,其操作體驗應該遠遠超出現在傳統電視的標準,為用戶提供完全電視化的產品體驗,“因為我們電視使用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簡潔,對各種人群都適用。因此應該引用用戶管理和服務模式,讓用戶能夠快速建立自己的視聽社交圈,并且與他的一些好友進行視聽分享,邊看邊聊,最終,應該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運營模式。”張素兵說。
靈基手機報主編梁靚介紹說,調查顯示,內容匱乏是目前制約云視聽產品市場放量的最大瓶頸,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云電視開發團隊匱乏,只有部分終端企業致力于內容開發,內容商和運營商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則是部分內容是從手機、電腦移植到電視上來的,真正適用于大屏幕電視的應用還需要企業作更多的努力。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認為,智能電視將改變整機企業的角色。而記者了解到,企業正在努力進行著角色的轉型。TCL多媒體首席技術官陳光郎就介紹說,TCL已搭建成了完善的云生態系統,具有歡網、奧鵬教育、騰訊、酷盤等合作伙伴,以及全球軟件開發大賽等軟件開發平臺,并有遍布全球的研發機構和液晶面板8.5線等資源保障�?导鸭瘓F多媒體營銷事業部華北區域總經理張建民也表示,為了取得最前沿的云計算技術支持,康佳也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聯合中科院推出云電視8000系列,在中科院強大的支持下,未來他們還將推出云存儲、云桌面的升級版產品。
專家觀點
安全性是云電視的重要內容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副主任張素兵認為,云視聽終端的系統架構,包括一些接口的協議、應用平臺、安全體系和測試方法等,都應該開展標準制定。其中特別要強調的是應用和安全,因為將來的云端產品和外界的大云端可能會存在著無處不在的連接,因此,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標準將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云視聽和標準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政府引導,加大對智能產業的支持力度。”張素兵表示,我國的智能產業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產業鏈還不完善,應該開展戰略研究,加強政策引導,通過行業公共服務平臺來統籌規劃智能電視產業發展,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推動智能電視產業快速發展。
要加強自主開放式的云平臺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張素兵坦言:“現在包括一些操作系統、一些芯片等等,更多地采用了國外的產品。只有我們通過自主研制云視聽終端、開放式系統平臺,才能增強產業發展的自主權,避免產業發展受制于人。”他還指出,應該研究建立適合國情的標準體系,通過研究科學的智能電視標準體系,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加快制定我國智能電視、云視聽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技術標準,并通過相關技術標準的應用實施,規范產業健康發展。
此外,還應該建立科學管理方法和措施,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措施,為智能電視以至于將來的云視聽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做到科學管理和規范監管,促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升我國視聽行業的競爭力。
推薦閱讀
美的電器昨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收購開利拉美空調業務的事項已獲國家發改委審批并經廣東省商務廳備案,已完成該項交易所需的一系列新公司設立與股權架構調整,收購開利拉美空調業務公司51%權益的交易已完成。該次交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首個行業標準出爐 云電視不再云里霧里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6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