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收購三洋東南亞洗衣機業務,康師傅與百事中國合作,百勝擬收購小肥羊,這些余音尚未散去之時,美的宣布成功收購開利拉美空調業務公司51%權益。全球經濟進入寒冬,各大行業巨頭并沒有就此停滯,相反加快擴張速度。無論是2008年還是2011年,在宏觀環境不景氣的狀況下,大企業通過并購的方式,以更低的價格得到優良資產擴容自身,似乎成為了良方。
這是否表明全新的一股并購浪潮已經到來,這對包括美的、海爾、海信等在內的家電巨頭而言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應?跨入千億級俱樂部的家電企業,在國際化、多元化路程中必然不可避免收購重組,融資困難、零售低迷的環境中,不少優質資產因為資金鏈斷鏈面臨生存困境。此時出手充滿機遇也不乏風險重重。
并購優勢明顯,提升空間大
國內企業從借殼上市到整體上市,再到產業整合,兼并收購的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并購的內容、并購的主體趨于多元化發展。這是經濟環境的影響,也是國策的引導。
“十二五”規劃多次提到并購,在第三篇的“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中明確提出要引導企業兼并重組。此外,各部委亦相繼出臺辦法,鼓勵各行業產業整合,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由加拿大湯姆森公司與英國路透集團合并組成的商務和專業智能信息提供商。)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球并購交易額達到1.4億美元,同比增幅為40%,是近3年來最高值,預計2011全年并購交易額同比增幅將為20%。
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2010年我國并購生存容量以5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飛速擴大,平均每年的并購數量為352起,金額達到313.72億美元。已經超越美國第1次并購浪潮的勢頭。
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不少巨頭同樣也是頻頻出手,盡管其中不乏失敗的案例,但是坐等而錯失良機對于想要做大、做強的企業而言絕對是不可取的。
中國航油前總裁陳九霖近期表示,鑒于目前全球資本市場都處于低谷時期,各類企業價值均被嚴重低估,并購的優勢已經十分明顯。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斯蒂格勒曾說過:“縱觀著名大企業,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應用了兼并收購而發展起來的。”
但當前國內并購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2010年,我國已披露交易金額的511起并購案例,合計金額340億美元,僅占當年GDP的0.5%,尚不及發達市場的1/10,說明我國并購市場在未來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國內家電并購走出國門
涉及到國內家電業,并購重組從來不缺乏,圖表1是近年來國內家電行業龍頭為并購主導方,且產生了較大影響的部分并購案(包含家電零售企業):

推薦閱讀
由商務部、財政部等單位公布的,自2009年6月1日起實施的《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將于今年12月31日到期。由于目前尚沒有關于此項實施辦法的延續性政策出臺,各個商家和試用點地區的消費者也緊鑼密鼓,紛紛抓緊到期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風潮再起 家電行業是否迎來并購佳期?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6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