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華電子(600870)再獲“華映”和“建發”兩大股東力挺,近日公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以債權資產結合現金認購的模式、按6.30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約1.52億股,募集資金9.6億元,以徹底扭轉廈華負資產狀態并改善流動資金短缺之困;同時廈華還公告,鑒于云端計算與家庭數字互聯網絡是下一個電視市場發展的主流,公司將積極進行相關關鍵技術與材料布局,先期計劃出資5000萬元購買正在打造“觸控面板一條龍”的“華映光電”的部分股權,借此跨入觸控技術應用領域,為未來多功能電視等新的利潤增長點作戰略布局。
打通任督二脈
“以生產32英寸液晶電視為例,廈華以前一條生產線每小時的產量為60臺,而2009年突破了120臺,2010年達到180臺,2011年更是提升到270臺以上。”近日,廈華電子董秘高松麗向記者談到華映進入公司后帶來的諸多變化。雙方從磨合到全面融合,最終在廈華電子身上演繹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將老廈華原有的技術創新實力和海外市場拓展經驗,與中華映管在工廠管理與品質管理上的強大優勢融合后,開創了大陸國企與臺灣上市公司攜手合作的成功典范,由此也給只有20多歲的“廈華”注入了全新的DNA。
日前,記者在廈華工廠采訪時,當班的現場管理人員欣喜地告訴記者:“就在這周,我們一條流水線的每小時產量已經突破了320臺。”這進一步折射出以王元炎為核心的華映運營團隊進入廈華以來為公司所帶來的革命性變化。
自2009年年報嬴利之后,2010年5月14日,暫停上市約一年的廈華電子股票恢復交易,記者獲悉,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依靠自身主營業務贏利而恢復上市的案例。
近年來,廈華資金鏈在銀行以及兩大股東的支持下保持正常運轉,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等原因導致2006年~2008年產生巨額虧損,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廈華凈資產為-8.8億元。廈華財務費用與資產負債率制約了企業進一步的發展,僅2011年前三季度廈華的財務費用是公司凈利潤的3倍。
對此,廈華電子副總經理孫剛告訴記者:“一旦定向增發獲得通過實現負資產轉正,相當于打通了廈華未來發展的‘任督二脈’,可以在資金融通和客戶拓展等方面獲得更大空間。”如按2010年數據計算,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后廈華每年可減少財務費用5525萬元。更重要的是,公司一下子將從負資產轉為正資產,資信評級將大大提升,正常融資能力可大幅提高,廈華的接單能力大大增強,有利于爭取更多的優質客戶和新的商機。同時,在申報政府高科技項目等方面,廈華也將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政策扶持以及優惠待遇。
一位證券分析師指出:“廈華的融資額從3.9億元增加到9.6億元,增發價比法定發行價上浮20%以上,這一預案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可以看出兩大股東對廈華的支持力度和發展前景的絕對信心。”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曾高飛表示:“在彩電這個朝陽產業,華映是爸,建發是媽,兩個大股東都在用心哺育廈華,并放手讓廈華按照現有的戰略布局大踏步前行,這表明兩大股東對廈華充滿了信心。”
以債權認購股權,并承諾股權鎖定3年,這反映了兩大股東對于廈華前景的全面看漲。
協同產業鏈崛起
廈華自1986年開創中國彩電批量出口先河以來,長期定位于以外銷為主的經營策略并穩居國產彩電出口前茅。目前,廈華近90%的營收貢獻來自海外市場,不過與兩岸一些大中型彩電代工企業多以“OEM(來料來樣組裝加工)”不同,廈華在發達國家則是通過ODM(研發型代工)與全球性品牌企業建立了戰略聯盟,成為其高端產品供應商,在發展中國家,廈華以OBM(自有品牌經營)方式進行差異化布局。
浙江萬里學院客座教授馮洪江看來,在廈華開展ODM業務可避免自主知識產權缺乏的風險,而保持OBM業務則擺脫了缺失自有品牌的尷尬。同時,其優勢市場發展OBM業務的策略,還可減少對大連鎖等渠道的依賴度。馮洪江指出:“廈華將高標準的ODM業務與OBM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鏈新體系,讓公司在未來5年甚至10年都將有穩定的增長空間。”
廈華電子技術中心副總陳慶梅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擁有300多人的技術研發團隊,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備了面向美國、日本、大洋洲等全球不同制式和標準的數字電視產品的研發設計能力,全面覆蓋 LCD、LED、3D以及IPTV、iTV、智能電視等產品。特別是近年來借助華映的協同平臺,廈華開創了‘上下游同步研發’模式,產品研發周期由8個月大幅度縮短為3至5個月。”
在廈華ODM業務強勢發展和產業鏈協同體系建立的背后,正是2006年中華映管與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以王炎元董事長為首的華映管理團隊入主廈華,將享譽全球的臺灣IT業經驗,比如精益管理、信息系統、KPI、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源頭管理等理念和手段毫無保留地輸入廈華之時。在品質領先性方面,去年第四季度,廈華攜手百思買成功將高端平板電視出口至“家電王國”日本。在OBM業務上,廈華自有品牌PRIMA率先成為聯合國UNOPS項目采購機構供應商、中標美國軍方采購。在南非市場,廈華自有品牌彩電市場占有率一直穩居前三。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指出:“彩電不是夕陽產業,而是充滿機會的朝陽產業。”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也指出:“越是全球經濟危機,越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發展的好機會。因為外資企業迫于成本等經營壓力紛紛轉型為品牌運營商,將產業鏈上游對外釋放。由于我國臺灣彩電代工企業的強項是OEM業務,廈華突出的ODM實力此時趁機巧妙切入,成為承接這些企業的原創設計制造服務的新角色。”因此,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廈華ODM業務迎來了新一輪的擴張契機,與美國、日本等合作伙伴實現了共同壯大。
在規模經濟與專業分工的趨勢下,基于成本管理、物流、規模效應和液晶面板料源等因素考慮,全球主要液晶電視品牌商正逐步擴大委外代工比重,將產品轉交給具備成本競爭力與研發設計能力的生產商來生產,企業本身則專注品牌經營,這給以ODM為主的廈華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目前,國際大品牌電視商委外代工比例已經達到30%以上,該比例在未來幾年將不斷提升,品牌商委外代工比例的上升給以ODM為主的廈華電子帶來較大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依托“快速服務響應能力”、“高品質保證”、“有競爭力并且含合理利潤的成本優勢”發展起來的ODM業務,讓廈華持續領跑中國平板電視出口,也為今后幾年廈華在全球彩電業新一輪戰略轉型帶來新的機遇。
鑒于云計算與家庭數字互聯網絡為下一個電視市場發展的主流,廈華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必須積極進行相關關鍵技術與材料布局,以滿足戰略客戶的未來需求,實現創造技術與成本的競爭力之目標。
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Bank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帶動下,今年全球觸控面板市場將增長76%達到104.2億美元,2014年可望實現156.4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46%。奧維咨詢平板中心副總經理彭健鋒指出,觸控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人機交互技術,率先在公共事業單位的中小屏上得到應用,接下來會在教育、媒體、銀行、超市、醫院、交通、廣電以及娛樂等商業領域獲得大發展。
陳慶梅透露:“在觸控一條龍項目上,廈華與華映不是簡單的股權關系,而是上下游深度融合的協同發展關系,這將令廈華在觸控顯示市場上搶占發展的先機。目前,廈華已經與華映就多個尺寸、應用于智能電視的觸控技術進行研發,接下來還會對應用于各大商業場所的中大尺寸觸控顯示產品進行研發。通過這種‘部件+整機’的一條龍協同平臺,廈華大大縮短了觸控顯示產品的研發周期,及時把握這一市場井噴式增長的先機。”
記者注意到,由于觸控顯示產品首先會在商用市場推廣銷售,廈華的主營業務ODM均屬于B2B的運營體系,這將實現公司在統一DMS商業模式下同時發展ODM和OBM業務以及新興觸控商用電視業務,有望實現邊際收益的倍增。
拓寬應用領域
據悉,廈華旗下還擁有車載電視產品,車載電視的觸控應用已經在新式飛機和高檔轎車等廣泛使用,介入觸控領域也將加快公司車載電視技術升級,提升公司競爭力,提升營收與利潤增長。
坐擁大股東華映以及在觸控面板技術上“一條龍”優勢的廈華電子,已借著全球彩電智能化、3D化和云計算化的背景,實施觸摸屏電視的產品和技術布局。目前,廈華根據客戶需求訂制的高端大尺寸商用電視已陸續向海外買家交貨,并正在全面開發用于醫院、教育、商場等商用市場的多尺寸多功能觸摸屏電視。從公共事業單位的小規模試用,到商業場所的大面積推廣普及,全球觸摸屏電視市場正在迎來新一輪井噴式發展。而廈華計劃投資5000萬元參與擁有觸控核心技術的華映光電,則將為企業提前注入一輪新的成長動力。
美國蘋果公司iPad、iPhone等產品的成功推廣,帶來觸控技術的廣泛應用,未來這項技術將廣泛應用于教育、媒體、銀行、超市、醫院、交通、廣電、娛樂等領域。彩電作為多媒體顯示終端的一種,適時引入觸控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廈華公司作為銷售遍及全球各地的彩電服務商,需要適應全球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實際控制華映的技術優勢,更深層次地介入觸控技術,使廈華公司的彩電和車載電視技術能夠向更寬的應用領域拓展,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回報。
推薦閱讀
11月28日,第五屆家博會家電主導產品與配套企業供需對接會召開,有93家配套企業與合肥家電企業簽約,簽約額達136.43億元。 與上一屆家博會的49對企業、簽約額72.782億元相比,今年這些數據翻了一番。 其中,簽約的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協同產業鏈崛起 廈華布局觸控技術應用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61653.html